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纪雨微张秀红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中学教师纪雨微

点评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中学教师张秀红

课标要求与分析:

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第一条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学习内容是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学习水平是了解。

第一条维度目标是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学习内容是pH试纸测定酸碱度的方法,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完酸碱的化学性质之后,了解溶液酸碱性及酸碱度的测定的一节常规课。目的是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以及pH试纸的使用,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为之后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夯实基础。体会化学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必须改变理念,将被动的探究方式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合作探究,达到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境界。

学情分析:

优势:1.学生在上九年级接触化学的一学期,已经接触过较多的实验操作,已经初步具备了实验探究的能力。2.学生已经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并能进行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3.学生对酸碱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酸碱随处可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对于生活中事物好奇心,探究欲望较强。

劣势:1.学生具有相应酸的的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2.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了解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教材分析中指出学生了解酸碱指示剂并可以辨别溶液的酸碱性,所以通过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溶液的酸碱性,能用酸碱指示剂辨别溶液的酸碱性。

课标要求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学情分析中指出学生学习酸碱指示剂,并能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所以通过课标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知道溶液酸碱性在生活中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实验室几种药品的酸碱性的探究,学生了解实验室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了解pH试纸测定酸碱度的方法。

2、通过实验找出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性溶液颜色变化规律。在探究酸碱指示剂与酸性碱性溶液变色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教学教具

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井穴板、pH试纸。

药品:醋酸、食盐水、酚酞溶液、石蕊溶液、植物的花瓣或果实、柠檬水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预习提纲(3分钟)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酸能使紫色石蕊,使无色酚酞。碱能使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活动二、情景导入,引出问题(2分钟)

请大家想象一下吃柠檬的感觉,是不是很酸呢,有一个成语叫望梅止渴,梅子柠檬都是酸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酸性或碱性的物质。那在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我们怎样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呢?

【点评:这个环节从生活中入手,引起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5分钟)

(一)测定溶液酸碱性

1、看我七十二变

往白醋等几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观察现象填写报告。

总结结论:

加入石蕊溶液颜色变化加入酚酞溶液颜色变化溶液的酸碱性pH值

【点评:在设计探究实验中,用点滴板实验,微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节约药品。选择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为以后学习酸的性质和碱的性质做好铺垫。实验的操作、观察都是学生在体会,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组四位同学,一个负责根据实验步骤做实验,一个负责观察实验,一个负责填表,一个负责找规律补全结论。充分体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

2.慧眼识它

如何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看看同学们谁能做到那?

学生设计的方案会有很多种,实验方案有的正确,有的欠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然后评价实验方案。

【点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更加深了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理解和记忆。】

3.我是小小科学家

(1)、观看视频知道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过程

(2)、联想和启示:听了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3)、请同学们展示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来验证溶液酸碱性。

【点评:让学生了解一些课外小知识,增强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了解和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自己的理解,自制酸碱指示剂,让化学更贴近生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测定溶液酸碱度

1.比比看,谁最强

刚做实验醋酸和柠檬都显酸性,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谁的酸性强呢?烧碱溶液、石灰水都显碱性,谁的碱性强呢?怎样表示呢?(学生预习过课文,在书上能找到答案)

【点评: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能在书上找到答案的问题都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实验:?实验步骤:

(1)、请同学撕取三条PH试纸,每条撕成两段,即6小段分别放在一个点滴板的六个凹陷处。

(2)、分别向上面滴加一滴醋酸、柠檬酸、石灰水、食盐水,烧碱溶液。

(3)、待大约3S后,读数填表,找出规律,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总结规律: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

【点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活动四、拓展探究,提升能力(15分钟)

1、把PH试纸伸入待测液,会有怎样的恶果??

2、用水湿润PH试纸,用有水的玻璃棒蘸取,用有水的胶头滴管滴加,这样测得的结果会怎样?酸性溶液稀释后PH值会怎样变化?碱性溶液稀释后PH值会怎样变化?

3、PH试纸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点评:通过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进行探究,实现分层教学,提升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我是生活小能手

指导阅读教材P63页,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pH范围内②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活动五、知识小结,盘点收获(5分钟)

1.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2.学生说说本节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问题

【点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所学新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即使不准确,也能得到同学和教师的及时点拨。】

总体点评:

本节课教学中所授新知识难度不大,学生理解上无太多障碍,由于设计了学生探究实验,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较高,课堂气氛活跃,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但也存在下列问题:1、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参与探究实验比较费时。2、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科学探究过程中真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容尚不充分,存在较多的教师指导实验的成分。今后在实验教学上多多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