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白小华

白小华

(山西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030012)

【摘要】目的:分析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口服1枚含有20粒不透光标记物的胶囊,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段内,腹部标记物的具体分布情况;对120例患者服药72h后根据标记物数量分组,标记物数量>20%,可划分为阳性组,数量<20%,可划分为阴性组。结果:阳性组54例,阴性组66例,两组患者服药后24h、48h、72h大肠残留标记物情况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结肠传输试验可正确反映人体结肠传输功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多次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可提高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结肠传输试验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048-02

便秘通常有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塞型便秘、混合型便秘3种,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类型,主要是因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引起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主要特点有结肠动力减弱、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便意等[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与人口结构改变,该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结肠传输试验是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有助于该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我院为分析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120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48.7±3.4)岁,平均病程(11.5±0.9)年。所有患者均具有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便意等临床表现,1-2周大便1次,部分患者甚至2周内无便意,且均具有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特点。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受检前3d、检查期间均停止服用任何泻剂或者其他影响肠功能药物,并禁止食用刺激性较大的食物。所有患者均口服1枚含有20粒不透光标记物的胶囊,服用前需排空患者肠内残留粪便,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使用开塞露或灌肠手段进行协助排便,在试验过程中患者尽量保持原有的日常习惯。患者服用后的24h、48h以及72h等时间段分别进行X线检查,记录患者肠道内服用的标记物数量、分布位置等,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传输功能减慢问题。并根据患者服药72h后标记物数量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标记物数量>20%,可划分为阳性组,数量<20%,可划分为阴性组。

1.3疗效判断[2]

患者服用标记物72h后,肠道内标记物<20%(4粒),可视为全肠道运行正常;服用72h后,道内标记物>20%,可视为全肠道运行时间延长。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大肠内标记物残留数量比较

通过分析得出,阳性组54例,阴性组66例,两组患者24h、48h、72h大肠残留标记物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大肠内标记物残留数量比较(x-±s,粒)

组别24h48h72h

阳性组(n=54)14.91±5.815.72±5.910.71±0.93

阴性组(n=66)19.13±2.2015.92±4.0113.92±4.74

P值<0.05<0.05<0.05

2.2患者标记物分布情况

患者标记物大部分分布于左侧结肠区,其次为直肠乙状结肠区,最后为全结肠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21例患者标记物分布在全结肠区,平均数量为(18.57±2.12)粒,全结肠区分布占总例数的17.5%;63例患者标记物分布左侧结肠区,平均数量为(9.5±4.4)粒,占52.5%;36例患者标记物分布直肠乙状结肠区,平均数量为(11.9±3.9)例,占30.0%。

3讨论

3.1诊断

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便秘类型,也可称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主要疾病特点有胃动力减弱、大便次数减少、无便意等,形成顽固性便秘,多发于老年人群与儿童,常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以及胃穿孔等临床表现。目前结肠传输试验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方法,要求标记物选材需符合病毒学检验要求,配制后需对其拉断张力、硬度、定伸强力、撕扯强力以及显影清晰度进行严格测定。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标记物无害、无毒、无刺激性,且不能被消化吸收;(2)可耐高压消毒,不溶于酸碱溶液、水,进入人体消化道后不会出现裂解、变形、溶化现象,理化特性稳定;(3)质量轻、体积小、质地相对柔软,对消化道影响较小;(4)需要具有高密度不透X线特性,标记物特性是保证试验准确性与安全性的关键;(5)需在无菌环境下操作[3]。在具体检查中还要注意以下内容:(1)接受检查患者,在开始检查前3天禁止服用任何刺激性食物与影响肠运动的药物;(2)在服用标记物之前需最大程度将肠内粪便排出体外,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利用洗肠或开塞露等协助排便,但在检查期间,则禁止协助排便;(3)在检查期间,患者严禁改变以往生活习惯,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4]。在检查过程中,需详细记录每位受检者排便时间与次数,选择读片的方式记录标记物,根据患者肠腔内是否含气以及结肠分布、走向等,对患者进行前后拍片,区分标记物在所在肠区分区读片,并详细记录各区标志物数量,分析其在大肠内的分布情况。

3.2治疗

由于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长期治愈难度较大,通常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保守治疗主要就是通过改变生活、饮食以及排便习惯等,恢复正常生理性排便。保守治疗包括(1)心理治疗,让患者充分意识到正常生理性排便的重要性,改变随意延长排便时间、忽略便意等不良生活习惯,每日定时排便;(2)改变饮食习惯,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加快胃肠运转,改变排便困难症状;(3)加强功能锻炼,该疾病患者通常伴有骨盆功能异常现象,患者需加强骨盆底锻炼,促进肌肉放松;改变排便体位,尽量使用蹲位排便;(4)适当使用药物治疗,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服用一些轻泻剂[5]。病情严重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可采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次全结肠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能否准确确定结肠传输缓慢部分,结肠传输试验在这一环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结肠传输试验确定病变位置,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服药72h后标记物数量将其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阳性组患者在24h、48h、72h大肠内标记物平均残留数量分别为(14.91±5.81)粒,(5.72±5.91)粒,(0.71±0.93)粒;阴性组患者在24h、48h、72h大肠内标记物平均残留数量分别为(19.13±2.20)粒,(15.92±4.01)粒,(13.92±4.74)粒,两组患者24h、48h、72h大肠内标记物平均残留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物分布在全结肠区患者21例,平均数量为(18.57±2.12)粒,占17.5%;标记物分布左侧结肠区患者63例,平均数量为(9.5±4.4)粒,占52.5%;标记物分布直肠乙状结肠区患者36例,平均数量为(11.9±3.9)例,占30.0%,实验结果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春风,王炬,吴国斌,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手术治疗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11):1208-1208.

[2]孔浩.钡条结肠传输试验的改进及在正常健康人群和慢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05.

[3]崔麦茂,李丽珠,陈飞雁.关于结肠运输试验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探讨[J].医药前沿,2013,19(21):229-230.

[4]赵松,刘宝华,付涛,等.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诊断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21):2289-2291.

[5]QinSongSheng,JianJiangLin,WenBinChen,etal.Comparisonofhand‐assistedlaparoscopywithopentotalcolectomyforslowtransitconstipation:Aretrospectivestudy[J].JournalofDigestiveDiseases,2014,158):1387-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