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探讨中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分析

贾宁

唐河县中医院河南南阳473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分析。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给予患者联合用药,记录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用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71.11%,数据对比P<0.05,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对患者给予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效果,保障患者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效果

引言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的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而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较为多见。本文主要探究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展开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而来,包括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心悸、痰多、气急、喘息、水肿和长期性咳嗽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长期咳嗽、哮喘引起的肺胀,痰涎内蕴,长时间不能除去,在肺内结成粟囊。又因为寒冷、烟熏等原因的反复刺激导致心脉失养,心体受损,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脾肾也会受到损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1月~12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9.72±2.14)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6.78±0.65)年,心功能分级:II级31例、III级45例、IV级14例。按照前来就诊的顺序,将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5人、对照组45人,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左氧氟沙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纳普利、利尿剂氢氯噻嗪片、强心剂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补液维持内环境(水、酸碱度、电解质)稳定等,每天给予12~15h低流量1.5~3L/min吸氧(鼻导管),连续治疗1个月为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物,方剂组成如下:杏仁6g、桔梗6g、葶苈子10g、赤芍15g、黄芪20g、三七4g、桃仁10g、紫苏子10g,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对方剂做出改变,即痰稀量多者加川贝母、竹茹,喘息甚者加白芥子,咳嗽剧烈者加款冬花、紫苑。上述药物每日1剂,以水煎后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记录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

1.2.2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咳嗽、发绀等症状均消失或显著改善,肺部湿罗音较之前显著减轻或消失,心功能评级较之前提高2级及以上;有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较之前好转,肺部湿罗音有所减轻,心功能评级提高1级;无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未改善甚至加重,肺部湿罗音未减轻甚至增加,心功能评级未提高甚至降低。

1.3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研究所得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给予相关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显示P<0.05则有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要高于对照组71.11%,数据对比P<0.05,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原因为机体中胸廓、肺部、肺动脉血管经以往慢性病变从而加大肺循环阻力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心肌呈现肥厚、扩大状态,最终将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情况。研究表明,约8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周围环境、生活习惯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的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几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慢性心源性肺病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该现象。研究表明,对慢性心眼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如利尿、抗感染、吸氧等,在治疗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核心功能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有些患者因为个体差异等原因,进行基础治疗后,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这时,就需要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患者添加其他的辅助措施,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对照组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通过常规西医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仅为71.11%,治疗效果较差,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

祖国中医理论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归属于“肺胀”“喘证”范畴,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病因包括水饮、血瘀、痰浊、气滞等,发病机理为肺病日久则损伤脾肾,正虚外邪对肺及心造成侵袭等,临床主要治疗原则为益气温阳。本文中,治疗组通过常规治疗后加用中药方剂,其临床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一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给药,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效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史伟.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辨病思路[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07):65-66.

[2]李英.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02):119-120.

[3]胡宛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治疗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