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杜雨佳

(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与人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多使得大学生在面临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由于自我调节和外界疏导不及时,不良的心理状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面对此问题,我们必须明确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1.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起广泛被人们关注,但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阻碍了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亟需我们去解决。

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赢得了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共同关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开展,各种相关机构和组织也相继成立。全国各省市都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培养工作,一些省市还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了阶段性规划,采取不同方式举办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长、短期培训班,培训了一批批人数不等的专兼职教师。此外,有关高校也积极配合地方教育发展的需要,相继设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有的已经开始向各级各类学校或社会输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1]社会上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活动,面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免费对其进行答疑解惑,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3.1师资队伍数量不足

现如今,我国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仍处于数量不足、质量不佳的状态,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名大学生就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相比,我国在此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校内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教师对半是政治辅导员或生活辅导员,只能从较浅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辅导,达不到专业的水平。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郭念峰教授介绍,目前全国严重缺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全国多所大专院校,只有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每所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2]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必须拥有专业的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并且获得从业资格的认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疏导大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3.2教育工作形式化

即便了解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学校也陆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总体上看,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辅修课程一样不被重视,出现了教育工作形式化的现象。主要体现为:第一,重理论、轻实践。第二,重测试、轻分析。第三,未能防患于未然。因为某些原因,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当学校得知的时候已然成为棘手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利。

3.3忽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并不是孤军奋战,这也不是一方能解决的问题,必须重视和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建立关系网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外,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非正规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成员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所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把学生家长也囊括进来,学校与学生家长建立起稳固的长期联系,以此共同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完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4.1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态度决定一切”,但是态度又取决于一个人的认识,只有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到位,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因此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只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者不断的提高认识,才能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提高认识。[3]我们知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大学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2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调动学校各部分的力量,开辟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建设。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效性,能够真正的解决当今大学生面临的种种心理问题,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充分的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4.3努力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

实施家校合作,高校可以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改善和预防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学生一旦步入大学校门,家长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对子女的教育任务与责任,对大学生子女的教育基本上靠学校,大学中家校联系非常少,尤其是家庭,缺乏主动联系学校、寻求学校帮助的意识。[4]想要顺利实施家校结合,就应该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渠道;同时,父母也应该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

一个人才的培养是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学校教育的环节上又是小学、中学、大学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育大系统的协同作用,要尽可能发挥各个要素的独特作用并形成合力。鉴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与家庭的特殊关系,学校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建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协作机制。

参考文献:

[1]管敏.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5:10-13.

[2]滕易伊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8.

[3]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李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杜雨佳(1993.2-),女,民族,籍贯辽宁沈阳,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