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中的应用

马银华郑蕾蕾刘力慧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目的:分析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进行转岗培训的60名精神科医师作为对照组,另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进行转岗培训的60名精神科医师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对比两组培训结束时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的效果。

【关键词】PBL;CBL;联合教学;精神科医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318-02

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是为了增加精神科医师数量而采取的对区、县级以下医院,非精神科专业的医师进行系统培训,从而可以达到胜任精神科执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更好的加强培训质量以及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2],本研究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对精神科转岗医师进行培训,现将获得的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进行培训的60名精神科医师作为对照组,另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进行培训的60名精神科医师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6~52岁,平均(41.23±3.89)岁;学历:大专9例,本科51例;参加工作时间5~14年,平均(8.15±1.93)年。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6~53岁,平均(40.86±4.03)岁;学历:大专10例,本科50例;参加工作时间5~14年,平均(8.61±1.82)年。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即遵照《精神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中的要求进行培训,理论知识培训由带教教师讲授完成,实践操作下到疗区跟随带教教师学习。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1)病例准备由带教教师搜集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安排学员准备详细的病史资料,总结分析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2)理解患者指导学员尝试从患者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实际需求等角度全方位的理解患者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心理冲突,避免其的关注点仅限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使学员深入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辨识症状结合所选择案例的具体症状与学员进行讨论,鼓励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启发和讲解。(3)理解症状在举例的基础上引导学员再次提出问题,并针对症状出现的时间、强度、频率及意识状态等进一步分析,了解症状产生的原因和其在疾病中的意义。(4)诊断思维训练因不同精神疾病可存在相似的精神症状,故带教教师需引导学员拓宽诊断思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础上,围绕案例和问题,按照“症状-综合征-诊断”的层次递进让学员自行列出可能的诊断和依据,并引导学员进行逆向验证,从中找到不足之处,形成“思辨”诊断思维模式。(5)循证施治学员根据患者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循证医学和相关治疗指南的指导下,制定诊治方案,并就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等情况与带教教师进行讨论。(6)伦理、法律及人文关怀引导学员阐述自己对案例所涉及的伦理、法律及人文关怀的理解,并提出解决方案,尤其是对于涉及《精神卫生法》的实践问题,讨论过程中适当设置不同的场景和条件,以促进学员的理解和掌握。(7)总结性提问对学员在讨论过程中表达的观点进行点评,对讨论中遗漏或尚未清晰明确的观点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两组培训时间均为1年。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两组培训结束时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理论考试以试卷的形式开展,技能考核由带教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进行病例考核,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成绩越好。教学满意度则采用自制问卷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总分仍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得分均明显更高,见表。

3.讨论

精神类疾病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老年人心理问题、学生心理、自杀等情况也越来越重[3]。但精神科医师生源不足,人们对精神科医师存在偏见[4],加之规范化培训的缺乏,致使精神科临床医师在诊断时出现“经验印象多而逻辑分析少”的情况,治疗更是以沿用病房和上级医生习惯用药为主,伦理、法律、人文关怀方面有关知识几乎空白,严重影响着对精神类患者医疗服务的质量。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发现问题而引导学员积极寻找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是多数医学院校常用的教学模式,也是国际医学较为认可且推崇的临床教学法。CBL为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将真实的典型事件引入到教学之中,并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得出经验。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联合应用后可有效的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故在医师的培训中较为常用[5]。

本组资料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经比较显示,以观察组培训结束时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得分更高(P<0.05)。PBL联合CBL教学模式的应用,利用CBL引导学员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诊断和治疗,PBL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对CBL中不能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讨论,从而培养学员诊治疾病、制定治疗方案的能力,帮助学员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王丰,刘翰林,李雪,等.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特点与实践的定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3):215-217.

[2]唐宏宇.我们需要“会看病的”精神科医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5):327-328.

[3]郑蕾蕾.吉林省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策略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7):69-70.

[4]方华,王勇,赵敏.英国医学教育对我国精神科医师培训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5):794-797.

[5]郭晓静,皱德荣.PBL结合CBL教学在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