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通风安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煤矿通风安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崔喜彬

黑龙江龙煤矿山建设有限公司建井工程处六工区

摘要: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现代化是改变我国煤矿安全落后面貌的根本措施。文章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及解决措施,使矿井实际生产中的通风安全状况得到改善,为矿井的稳步推进奠定基础。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措施

1.引言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煤矿的通风工作是排除煤矿内部稀释粉尘和瓦斯气体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证矿井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基础工作,同时也为矿井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煤矿企业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究制约通风安全的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努力做好矿井的通风管理工作,有效避免通风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2.煤矿通风安全存在问题

2.1环境因素

2.1.1自然环境因素。①煤层地质构造复杂,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增加,地应力、瓦斯压力和地温越来越高,煤矿自然灾害的威胁逐步加重。②煤矿瓦斯涌出量大,煤与瓦斯突出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也不断增加,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也在增加。③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煤尘爆炸性危险普遍存在。

2.1.2物的环境因素。①通风能力不足,不能保证矿井有效通风。例如部分矿井存在超通风能力生产、矿井的有效风量率和外部漏风率不符合规定等现象。②通风网络结构不稳定,不能保证风流稳定。部分矿井存在开拓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设施位置不合理,以及自然风压对矿井的影响。③矿井机电管理不到位,部分矿井机电设备及配套设施不匹配或者有缺陷,矿井不能保持正常通风。④矿井防尘设施不完善,容易造成煤尘堆积和飞扬,当达到一定条件容易发生爆炸。⑤受井下环境影响,矿井监控系统、仪器仪表等容易出现故障,往往造成各种监测数据传输错误。

2.2人为因素

2.2.1安全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忽视了从整体上提高系统安全性能,大多仍停留在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被动管理上。应急救援产业化建设不完善,应急资源的配置不协调;救援队伍建设装备、监测系统研究跟不上生产,还存在社会各阶层的配合与支持不协调的问题。

2.2.2某些矿井管理者对通风工作不重视,职工待遇差;在人员配置上,随意安排一些非专业人士从事通风管理工作,由于缺乏通风知识,易产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双重不安全因素。

2.2.3部分矿井存在重生产、轻安全为主因的管理缺陷,往往以吨煤工资和超定产等情况进行激励,从而导致作业人员违章冒险。

2.2.4由于煤矿井下工作比较繁重,重体力劳动下的逞能心理和凑合心理,往往使操作人员忽视安全,采取走捷径的不安全行为。

2.2.5安全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①质量标准化安全工作投入不足,通风质量标准化难以到位,导致设备设施安全性能差,保护不完善。②安全技术装备和培训不到位,很多设备器材已经老化、面临淘汰,跟不上煤矿科技发展。③安全基础不牢,所制定的安全规章、法规、指令内容不够完善,安全科技投入不足。

2.2.6安全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效果不好。①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与实际联系不密切。②由于用人机制改革,职工都在“满负荷”状态下工作,抽出人员培训很难。③矿井以农民协议工为主体,人员流动性大,煤矿职工收入低,留不住人才。④煤矿职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培训工作滞后,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3.提升煤矿通风安全的措施

3.1建立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体系与制度

3.1.1建立通风安全管理体系。通风安全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目标服务,由多层机构组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为了有效地开展通风管理工作,研究解决生产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不安全问题,并有一个畅通、高效的管理信息传输渠道,局、矿必须建立必要而合理的通风管理体系,配备数量足、素质高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这是进行矿井通风科学管理和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由于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因此管理机构的设置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即各级领导可直接向下级下达指令,各部门也可根据既定方针和职能向下级下达指令,下级职能部门听从上级职能部门的指挥。各局、矿的通风安全管理体系的形式应根据矿区的具体条件而定,当井型和安全条件变化时,可适当改变。

3.1.2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通风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级领导、各级管理部门、有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长期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总结,应具有科学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不能随意改动;文字要明确,规定要具体,不能似是而非;不搞表面文章,不繁琐,便于执行。①定期化验井下空气成分。检查用风地点的进风空气成分是否符合新鲜风流标准,检查回风流空气中是否有火灾的指标气体等。②检查其上各分支分路是否有堵塞、支护断面变形,若有应及时处理;③定期测定井下风量和风速;④局部通风检查按部颁的质量标准及检查评比办法每月检查一次;⑤定期检查通风构筑物质量和漏风量,看其安设位置是否合理。

3.2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教育与培训

只有人转变了自身的不正确认识,才能够将正确的理念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从而防范通风事故的发生。煤矿的各级部门都应当将安全问题高度重视起来,提高对于安全问题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将安全就是效益、就是生产力、就是生命的理念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此外,煤矿企业应当对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向他们讲解安全事故案例,提高他们的警觉;向他们发放安全知识手册,以便他们能够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处理有一定了解,不至于在事故发生时手足无措;也可以组织宣讲会、专家座谈会,运用权威的力量使管理者及作业人员产生认同。此外,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应当结合煤矿实际,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期提高所有煤矿人员的安全意识。

3.3完善煤矿安全设备,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转

煤矿企业应当设置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配置专门的瓦斯监测人员,随时随地对煤矿的井下作业环境进行巡逻检查,发现故障或安全隐患一定要及时上报或者处理。通风系统的改善应当与煤矿矿井的生产变化协调起来,以确保煤矿矿井安全的实时性、进步性。对串联通风应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二次通风的产生以及保证通风的稳定、可靠、正规。此外,还应当对局部通风进行一定强化,局部通风机尽量不要产生无计划断电的现象。在出现局部通风机的地方,应当安装有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瓦斯传感器,以保证在瓦斯超过额定范围后,能够及时将局部通风机的用电设备电源断开,实现安全生产。

3.4建立通风评价体制

所谓煤矿的通风评价体制,指的是对矿井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跟踪监测,科学合理分析、评价安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危害因素。当前我国的煤矿行业已经研制出了一些通风评价体制,这些体制对煤矿通风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以及不同范围进行了具体评价,大致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评价方法。除了这两种安全评价方法之外,还要根据煤矿安全及通风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的体制,如煤矿测风评价等。但是,煤矿企业不论采用哪种安全评价体制,在日常的煤矿生产中都需要在通过安全评测的基础上,才能实行安全准入制。

4.结束语

煤矿的安全通风对于煤矿的生产经营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安全通风中,有许多制约性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应当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教育与培训;完善煤矿安全设备,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转;建立通风评价体制;重视通风安全防范人员的地位;完善管理安全体系,加大安全监察力度,以此来防范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产生,保证煤矿的正常运转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吉红对.浅析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措施[J].青春岁月,2012(20):392.

[2]金国志,李新山,王虎.矿井通风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72-73.

[3]高俊奇.试析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