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新轮转护士入科初期适应问题与对策

/ 1

急诊科新轮转护士入科初期适应问题与对策

张志华

张志华(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急诊科210024)

适应是生物体调整自己与环境的能力,或促使生物体更能适合于生存的一个过程[1]。人是一个适应系统,机体通过内在的心理调节和生理调节应付外来的刺激,维持其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等四方面的适应[2]。急诊科新护士入科初期的适应问题,旨在帮助新轮转护士尽快适应急诊科工作。

一急诊科新护士入科初期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

1、生理原因: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面对急诊工作环境的多区域,复杂性的特点,新护士进入急诊科工作后,往往打乱自身正常的生活作息时间,多方面适应不良就会出现食欲减退、头痛、失眠、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月经不调或经前期综合征等植物功能紊乱的表现。在紧张的急诊科工作中如果不注意饮食调整、生活节奏协调及加强身体锻炼,做好心态调整,长此以往,将会影响以后正常的工作。

2、心理原因:(1)心理压力过大。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多、最集中的科室,是院内急救的重要场所。个人气质不同,适应能力也因人而异,面对节奏快、紧张性高、协调性强的环境,面对随机性、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急诊患者,有些新护士难以适应这一环境。急诊科新护士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压力,担心自己抢救配合不好而延误抢救时机,担心因护理不到位而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担心被患者投诉,担心抢救时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而感染各种病原体。这也给新护士增加了心理压力。(2)自信心不够。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也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急诊护理是一门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护理。新护士对各专科的发展水平不是很了解,对各种疾病抢救的流程细节及急救医生的工作习惯不很清楚,因此在抢救配合过程中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精神压力过大的现象。(3)职业的自卑感及失落感。社会的普遍观念还是“大医生小护士”,认为护理工作无足轻重。病情稳定了,患者最感谢的还是医生而不是护士。护士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尊重,易使护士产生职业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3、社会文化原因:新护士对急诊科工作环境不熟悉,对作息制度不适应,对合作的医生、带教老师不了解,从而产生了社会文化方面的适应不良。

4、技术原因:新护士进入急诊科工作,每天面对不同病人、不同疾病及众多的抢救仪器,出现临床技术缺乏,工作经验和应急能力明显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的现象,导致适应不良。

二对策

1、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训练:有研究表明,护士压力与情绪障碍呈正相关,而逃避对压力事件的应对会增加护士的情感障碍。个体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正确认识压力,并能采取有效的适应方式。因此,在安排护士岗前培训时,增加心理教育的内容,培养其积极情感,以增加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2、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护士长合理安排新护士抢救班的次数,尽量保证其专业知识与承担的能力,并安排高年资与低年资护士相互搭班。指导新护士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整营养摄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新护士有充沛的精力与强健的体魄,以提高角色适应能力及对压力的应付能力。

3、加强安全教育: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强化安全教育。工作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格执行急诊科的工作制度。为了避免职业暴露,应充分了解患者在急诊期间的心理情绪,本次发病的诱因,既往病史及家庭支持情况,并了解肝功能,抗-HIV、HCV等抗体的检查结果等,严格执行手卫生,如不慎被锐器刺伤,立即挤出伤口内血液,彻底冲洗,消毒伤口,并上报相关部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加强带教管理:新护士的年龄、业务技术、思想作风、自身素质还未定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可塑性大。因此护理部在带教老师选择上,应挑选受人尊敬、具有高度责任感、政治素质好、有强烈事业心、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作风严谨、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带教老师制定新护士的学习计划,采用多渠道、多方法让其学习急诊科的基础及专科知识,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带教老师经常与新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减轻新护士的压力。

5、注重人性化管理:严格要求新护士的同时,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要多关心和帮助新护士,使她们尽快适应工作和环境,尽可能满足她们的各种合理要求,使她们有归属感。充分了解新护士的个人差异,一视同仁,特别对工作能力较差者要多关心、多指导、多鼓励、多给予机会学习,帮助消除不良情绪,对取得的进步充分肯定,使其尽快适应工作。

参考文献

[1]崔淼.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9.

[2]陈丽,胡钧惠,文华.Roy适应模式对临床护生实习压力现状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1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