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安全性分析

阿依努尔?阿布都塞买提1阿不都沙拉木?阿布都塞买提2

1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844000;2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844000

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扩张剂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2.50%(29/40),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静脉溶栓治疗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安全性较高,可以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青年急性脑梗塞;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安全性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按病因可区分为血栓形成性和栓塞性两大类。临床上将局部脑缺血症状在24小时以内完全缓解者称短暂脑缺血发作,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而经过一定时间消失者称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1,2]。为有效治疗,临床一般采取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但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且青年患者使用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较少,本文总结并归纳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症状出现时间<6h;②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CT显示头颅出血或神经功能缺失者;②有精神病史者;③脑CT有明显的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④妊娠期妇女或孕妇。将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18~80岁,平均(56.03±1.20)岁;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0~79岁,平均(55.97±1.23)岁。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P值均大于0.05,数据从统计结果,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血管扩张剂药物进行治疗,给予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联合复方丹参2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0d。

研究组采用静脉阿替普酶(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批准文号:S20110051)溶栓治疗,应于患者症状发生后尽快给药,阿替普酶的使用剂量为0.9mg/(kg?d),最大剂量达90mg。首先以总剂量的10%在1min内静脉推注,其后60min内静脉滴注剩余的药物,于溶栓24h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d,连续治疗10d。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再灌注损伤、继发性出血和血管再闭塞三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患者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患者病残程度为1~3级;③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临床症状未好转,功能缺损严重。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处理数据,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2.50%(29/40),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见表1。

3.讨论

链激酶和尿激酶可作为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药物,以达到溶解纤维蛋白的目的。每日5000~20000单位尿激酶静脉滴注或颈动脉直接注射,但疗效不肯定[3-5]。精制蝮蛇抗栓酶具有抗凝、溶栓、抗纤、降低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应用广泛,对于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6]。

此项试验中,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2.50%(29/40),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在治疗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常红等[7]的研究结论表明,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其在治疗期间不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再灌注损伤、继发性出血和血管再闭塞三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静脉溶栓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也与鲁文先等[8]的研究结论一致,提示静脉溶栓治疗值得广泛应用,以提升患者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安全性较高,可以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0,19(s2):176.

[2]张贵鸿,王鹏,黄丹江.CT血流灌注成像指导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6):407-409.

[3]宋建平,袁丽娟.老年与中治疗的研究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4):575-576.

[4]杜艳丽,陈霞,韩宗利.绿色通道模式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88-90.

[5]谢江文,吕国菊,郑珍婕,等.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6):486-488.

[6]陈娜,李虹,陆连生,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同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1):69-71.

[7]常红,许亚红,陈琳.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时间特征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6,30(12):1520-1522.

[8]鲁文先,苏毅鹏,陈金波.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