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玉宇

陈玉宇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回顾相关资料。结果:两组SDS、SAS评分在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hild-Pugh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病情,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护理

肝硬化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在临床慢性疾病中占有较高发生几率,因病情迁延,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均造成严重伤害,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回顾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28~69岁,平均(48.6±4.1)岁。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全国传染病、肝病学分会、寄生虫病学分会联合修订)诊断标准。病程2d~11年,平均(3.2±1.4)年。酒精性肝硬化22例,病毒性肝硬化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采用常规护理。(1)饮食指导:给予无刺激、易消化、高热量软食,补充维生素、适量脂肪,选用优质蛋白质。对动物脂肪的摄入进行限制,有腹水者给予无盐或少盐饮食。(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大便、呕吐物量及性状,若有烦躁不安、嗜睡等肝昏迷症状需立即报告医生。(3)药物及运动指导:按量、按时服药,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睡眠。(4)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消毒隔离。

1.2.2观察组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1)沟通干预: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做好热情接待工作,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环境主动介绍,交流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供人性化的、温馨的、整洁的住院环境,使患者感到亲近感,尽快消除焦虑、烦躁、不安情绪,增强患者信心,心理保持稳定[2]。(2)心理支持:患者入院后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和病历查阅,对其知识水平、经济状况、身心状况进行评估,依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向患者提供与疾病治疗有关的卫生保健、医疗康复读物,对日常进步给予适度的赞扬和鼓励,使患者抗病潜能充分调动,为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3)心理评估及干预:依据患者性别、年龄、生活背景、文化水平及接受程度,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在行每一项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清楚简要的说明,待其情绪稳定后,提高对检查和抢救的依从性。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回复,就病情的进展酌情向患者介绍,营造健康向上的治疗氛围,从感情及言行举止上亲近患者,给予一定的体贴和关心,最大限度的对其合理需求进行满足,以消除焦虑心理[3]。(4)松弛疗法:指导并鼓励患者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听喜欢的音乐及看喜欢的书籍,可用看电视、散步、下棋等转移注意力,改善不良情况。(5)家庭及社会支持干预:家属的恐慌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严重影响,使焦虑心理加重,护理人员应对家属进行指导,对患者加强关心和帮助,教会其监测病情变化的方法,掌握肝硬化病情加重应急措施,对患者的正确用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运动饮食进行引导和监督,创造一个愉悦、健康的亲情氛围,帮助患者树立回归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信心,以使焦虑情绪减轻。

1.3观察指标

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心理状态。同时采用Child-Pugh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共包括5个指标,即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浓度、腹水、血清胆红素、是否有肝性脑病,按1、2、3分即3个层次计分,最低为5分,最高为15分,将肝功能依据分值分为A级、B级、C级,C级最差,A级较好。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SDS、SAS评分在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hild-Pugh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和表2(略)。

3讨论

近年来,医疗体质的改革推动了医学模式的调整,已从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转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制同时因肝硬化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来自于医疗、社会、经济的压力过重,易产生不良心理,加重病情[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沟通干预、心理支持、心理评估及干预、松弛疗法、家庭及社会支持干预、健康行为习惯培养,显著降低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病情得到有效改善。两组结果显示,两组SDS、SAS评分在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hild-Pugh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肝硬化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病情,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匡霞.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8,7(2):31-32.

[2]谢映辉.积极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现代护理杂志,2006,12(18):1696-1697.

[3]肖秀丽.心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05-106.

[4]薛晓红.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