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辩证施护体会

/ 3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辩证施护体会

肖逸黄蕾熊利韩兴杰于佳都霞

肖逸黄蕾熊利韩兴杰于佳都霞(通讯作者)(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646000)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联合、坚持、合理用药,以及医护人员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成为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必要工作。中医护理知识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内容十分丰富。追溯其源流,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明确指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记载了饮食、起居、精神等方面的护理内容。汉代医圣张仲景、唐代医家孙思邈更是有所发挥。我们本着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采取辩证施护,临床效果显著,现将体会叙述如下:

1祖国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的范畴,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历代医籍记载颇丰,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因风火致眩:《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②因痰致眩: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发病原因之一,故用方剂小半夏加茯苓汤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痰浊中阻证所常用,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③因虚致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上气不足”则发眩晕。《灵枢·卫气》之“下虚则眩,”及《灵枢·海论》篇有“髓海不足”之说等,均认为是因虚致病,张景岳特别强调因虚致眩,认为“无虚不能致眩”;“眩运行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之一二耳”,将眩晕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痰、虚,张氏的这些观点与临床统计的数据十分相符合。④因瘀致眩:明?虞传[1]提出:“血瘀致眩。”明?杨仁斋(直指方)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清?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论到“瘀血停滞……神迷眩运”。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2临床资料

2009年12月份-2011年12月份治疗的高血压病人15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并应用中医基本理论辨证分型。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在26岁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9岁。排除严重的心、脑、肾相关疾病。

3方法

3.1常规护理

3.1.1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有着病程长、见效慢、持续性存在的特点,患者情绪波动大,身心疲惫,血压恒定性增高,多数患者潜在着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古人云:“药之所治,只是有一半,另一半全不是药,而在心药也。”所谓“心药”指的就是心理护理[2],心理护理首先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这样对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正效应”作用。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理解病情的基础上,在接受、支持和保证三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参与患者交谈,有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直接性的心理援助。(2)心理调整,稳定情绪,防止七情刺激。患者突发疾病,会出现急躁情绪,应关心体贴,开导病人,使其解开心结,采用积极地心理暗示,使患者对疾病树立信心。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3)加强医疗行为指导,具体落实医疗措施和心理治疗方案,减轻患者恐惧和焦虑,保持其心理平衡。

3.1.2指导患者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中、高度高血压患者需服用适当的降压药物,在服药过程中,应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加量,以免发生严重副作用,也不能擅自停药,因为可能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和合并症。尤其对初次使用降压药的患者,应警惕出现急性低血压反应,要提醒患者注意,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不适的情况,应尽早和医生取得联系。

3.1.3生活护理

周围环境要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内经、五脏生成篇》曰:“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可见长期低盐饮食的重要性,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3]。坚持食用高蛋白、多含钙的食物。忌长期大量食高胆固醇、多脂肪的食物,戒烟酒,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防寒,防止因受寒而引起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而诱发中风的发生。

3.1.4适当运动

《吕氏春秋·尽数》言:“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素问·宣明五气》曰:“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说明了人体气机流畅的重要性。人久坐少动,体肥腹大,体能消耗明显不足,人体的代谢产物未能及时有效清除,潴于体内,日积月累而成病源。经常运动可使人体气血周流,从而防止郁的发生[4]太极拳奉行“身心合一,形神兼修”的原则,是一种积极的有着广泛社会意义的自我养生,在人体内部各部分关系上,太极拳运动主张:“心为令,气为旗,神为帅,身为驱使”,一切动作都要与呼吸协调配合,并在意念导引下进行,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调整,使动作与行气浑成一圆,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来挖掘和调动人自身的潜能,来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练习的过程中,强调心静,神聚,只有全神贯注且持之以恒的练习[5],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

3.1.5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有头晕、头痛、心慌、手指发麻、心动过速等一系列症状时,应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同时要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3.2辩证施护

3.2.1肝阳上亢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痛头胀,常因恼怒、烦劳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护理原则: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高枕卧位休息,生活规律,调节情志,忌恼怒烦劳,消除各种不良精神刺激。(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瓜果、蔬菜等凉性食品,忌辛辣煎炸之品及动物肝脏,勿贪杯暴饮暴食,忌肥腻食品和烟酒。心烦意乱,急躁,口舌生疮者指导患者用莲子心、菊花泡水代茶饮清热除烦,口苦咽燥者菊花和甘草煎水饮用,可生津止渴。口舌生疮,目赤,小便短赤,用竹叶、菊花、莲子芯及白茅根等煎水饮用,以引心火,从小便而出。口腔溃疡可选用冰硼散或锡类散喷洒。大便燥结难下,瞩患者多饮水,可服用蜂蜜、牛黄解毒丸、便通胶囊,以滋阴通便或泻火通便。(3)情志护理:祖国医学认为暴怒、急躁、恼怒、烦劳,会使肝气失于条达,而致风阳妄动,可使病情加重,故应特别重视本证型患者入院前后的心理状态。通过耐心、细致的开导、安慰和解释工作,应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消除不良的精神因素,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地配合各种治疗。耐心劝慰病人,消除不良情绪。(4)患者面红似醉,青筋易动,步履不稳,脉弦硬,甚至猝然晕倒,为肝阳亢逆,化为肝风[1],应立即平卧,及时报告医生处理(5)辅助治疗:可配合针刺治疗,穴位:风池、肾俞、肝俞、行间等穴,用泻法。

3.2.2肾精不足

临床表现:眩晕,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偏阳虚者兼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偏阴虚者兼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

护理原则:补肾益精、育阴助阳。

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卧床休息,阴虚者注意保暖,节房事节制房事。(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燥辣、忌食生冷之品,中药宜温服,可选百合、银耳、甲鱼,宜食鳖、龟、猪腰、芝麻羊胃粥等与血肉有情之物以补肾填精。五心烦热者可选菊花、甘草、麦冬泡水代茶饮或者。沙参或麦冬、枸杞子、杜仲煎汤代茶。阴虚者忌食用羊肉等辛温燥烈之品。(3)情志护理:(4)辅助治疗:可采用针刺,取穴肾俞、肝俞、三阴交、太溪、足三里弱刺激,用补法,以滋补肝肾。也可指导患者佐以按摩疗法,如经常双手搓腰部,揉头皮、捏揉睛明穴、双足三里穴位等。

3.2.3痰浊中阻

临床表现: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护理原则:化痰健脾除湿。

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这类患者多发病急,症状表现较重,视物旋转,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防止跌扑。保持居室温暖干燥,阳光充足。(2)饮食护理:《素问》云:“数食甘美,而多肥,肥则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因此眩晕痰浊中阻病人应注意饮食的调摄宜清淡,忌荤腥、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痰,多食瓜果、蔬菜之类。根据辨指导患者进食山药粥,薏苡仁粥、冬瓜绿豆粥等祛痰利湿。;本型患者易伴恶心呕吐,给予中药制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温服,服前饮少量生姜汁,吐后用淡盐水漱口。(3)情志护理:注意病人情绪变化,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4)辅助治疗:取穴中院、丰隆、内关、风池中强度针刺,以祛痰解痞。

3.2.4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症见头晕眼花,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唇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少寐,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护理原则:补益气血、健脾和胃。

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宜保持静卧,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限制探访人次,防止交叉感染。病室保持宁静,光线柔和,患者卧床,减少不必要的翻动。每天保证良好睡眠,睡前不做过度运动,用温水泡脚,使气血畅行。(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瘦肉、鱼、蛋、红枣、桂圆、西洋参等补益气血、血肉有情之品,但不宜过于滋腻,以免影响消化。中药汤剂宜温服,给予加服红枣桂圆汤。(3)情志护理:要有耐心、同情心,反复说理开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急躁情绪。提出改变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的方法,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4)辅助治疗:可配合艾条灸,穴位:气海、关元、大椎、足三里等穴。也可针刺若刺激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百会等穴,以补益气血。对有失血史者,要注意观察失血情况。

4结果

病人辩证施护前后对疾病的认识、健康生活方式、心理调理、饮食护理、适当运动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见表1。差异有统什学意义(P<0.05)。

表1病人辨证施护前后各项指标比较[例(%)]

5讨论

中医护理特点,就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施护,要“施护”就要“辨证”,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在其住院期间,通过四诊获得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中医病因学,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和饮食劳倦、外伤等分析病因,以八纲辨证为纲,结合脏腑、卫气营血、三焦、六经等进行辨证分析,辨明每位患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属性,实施因病施护,同时还要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实则泻;急治标,缓治本”等中医基础理论来指导施护。出院后定期来院检查血压,按时服药,培养和谐的性情及生活,每天适当的运动,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规律的性生活等,担负起自我照顾的责任,可减轻疾病复发或加重病情。同时对高血压不同证型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上述调理,常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永炎.鲁兆麟.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6.284-296.

[2]白素云,李锋.黄英姿.浅谈中医心理护理的辨证施护[J].光明中医2005,8(20):19-20.

[3]祝海波.辩证施护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

[4]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吸烟、饮酒的糖尿病危险性分析[J].广东医学,2001,22(6):459-460.

[5]王奎生,赵春峰.针灸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J]光明中医,2009,1(2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