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初中数学课堂的创造性平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搭建初中数学课堂的创造性平台

黄平

黄平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对初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激发初中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开发,以便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此外,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具有创造性的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构建创造性的平台;需要营造和谐课堂气氛。本文将从这三方面展开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创造

笔者认为,就学校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对初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激发初中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开发,以便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然而,现在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对此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数学课堂需要创造型的中学数学教师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首先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教师。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除了应具有除通常所说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些“教学基本功”以外,还应具备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懂得与相邻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

第一,成功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师总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创造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

当代中学生,将来必定走向一个更加信息化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用现代教学技术来改进数学教育,而且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进入信息社会做好准备。创造型的教师就善于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的形状问题的探索,利用“几何画板”软件中的“度量”功能,这个问题可以很容易得到解决,并且通过软件的“动画”功能扩展出许多新的变化(见图1),学生也容易理解。因此,有的教学内容(如图形变换等)可以作适当扩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

第二,成功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还能够善于运用教育艺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教师要善于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讨论各自观点,同时还得有很强的驾驭教材能力,对学生的课堂反应要有很强的敏感性,能够随机应变,而且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划或既定的程序。例如在讲解“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个常规问题后,创造型的教师可以把它改造为开放题:你如何处理“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这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请你仿照方案(1):若这个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边的大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再写出两个方案。通过学生对方案的设计、讨论、交流,不仅加深对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认识,同时也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成功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师还会善于用自己炽热的教学情感去调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美好情感,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对于人的成功而言,情感智力比通常所说的智商更重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同时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与体验。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我们数学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二、数学课堂需要构建创造性的平台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孩子们的成长既不是直线的,也不是匀速的,更不是同步的。不是直线的,就需要因势利导;不是匀速的,就需要耐心等待;不是同步的就需要因人而异”。创造性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培养,初中数学课堂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舞台。

1.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数学活动包括数学游戏、数学调查、测量、几何图形的设计、数学小论文写作等等。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活动,促使学生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多样性必将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实践出真知”,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多给学生自由游戏的空间,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学这门“抽象的、单调乏味”的学科一定会生动起来,形成立体的、形象的画面,从而使学生乐在其中,易于接受。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活动性这些特征时,让学生动手用学具小棒围成三角形、四边形。通过学生摆弄、讨论、争辩等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还明白了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房子的屋架、衣服架等制成三角形的,而活动门常做成平行四边形的这些渗透在生活中的数学原理。这种简便而又形象的操作,把抽象知识变为一种生机有趣的活动过程,则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从而加深了对事物和概念的理解,自行探索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的实践性。从科学角度讲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促进了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科学的支配,智能发展也就获得了最佳的效果。

此外,我们教师还可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活动,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引导他们仔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2.以探究取代传授,训练创新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创新的支点在于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创新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应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如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写出解为的方程(组)

题中未明确是何种类型的方程(组)?解题方法无模式好循,诱导学生展开想象,多方位探寻,可得出以下结果:

(可写出无数个方程(组))

思路拓展:把看做坐标系中的一点(1,2),过此点的任意两条直线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都可以。

此外,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还要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3.通过质疑与评价,提升创新价值情感体验

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又有“因疑而问,因问而开悟”。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由问题诱发,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勇于挑战权威,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先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问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和解决,教师的适当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心理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这些评价,使学生既能够增长知识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三、数学课堂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在和谐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发展,才会有思维的跨越与激荡,进而才会有潜能的迸发。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向“学”的过渡,就必须消除偏见,努力营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气氛,同时必须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以平等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把学生看成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还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从而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与之一起共筑创新课堂。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能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积极创设课堂的民主氛围,确保学生的心理自由,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运用我们的人格力量,努力弘扬学生的个性,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之花必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陶朱初中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