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调查及疫情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调查及疫情处理

叶秀荣农生超黄红兵

叶秀荣农生超黄红兵(广西省百色市那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33900)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150-02

【摘要】目的通过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爆发的原因和规律,总结疫情控制的有效经验。方法采取现场调查和医院就诊记录的方法调查病例,核实诊断,同时对疫情情况进行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发展。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爆发调查分析处理对策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全年都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以5-15岁易感性较高,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近年来该病在托幼园所和小学爆发时有发生。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隔离病人、抗病毒及对症处理,在学校主要通过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来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通过对此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处理,寻找规律,总结经验,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此起疫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对策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疫情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13日在百南乡甲柳村桂林新村小学疫情爆发点进行现场调查所得。

调查的方法采取对爆发流行期间现症学生的调查和病愈学生的回顾性调查,核实诊断。

学校基本情况:

百南乡甲柳村桂林新村小学位于距百南乡府约十公里的一个村部小学,全校共有学生159名,教职工10名,其中内宿生139人,大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年龄最大的为13岁,最小的5岁。

1.2诊断与分类标准根据1990年8月卫生部颁布的《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中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中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1.3分析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2结果

2.1流行概况:首例病人是三年级的一名学生,10岁。于2012年5月18号开始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颤、头痛,两天后出现耳后腮腺肿胀,剧痛,局部灼热感伴有咀嚼困难,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尔后各班级陆续出现学生发病,老师发现发生相似症状的学生越来越多于是上报当地卫生院,卫生院于当日上报我疾控中心,中心领导于当日组织相应的专业人员到达疫点学校,核实诊断,同时对疫情情况进行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截止6月13日有相似症状经卫生专业人员及当地卫生院确诊的发病学生累计52名,其中老师1名。罹患率32.70%。

2.2临床特征学校发生的52例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全身乏力及腮腺单侧或双侧肿痛。部分病人还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具有比较典型的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

学校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现场确认发病学生所在班级人数如下:

学前班9人,一年级11人,二年级3人,三所级6人,四年级6人,五年级8人,六年级8人。教师1人。

2.3自然村屯分布那南屯9人,上保屯4人,下保屯3人,甲柳屯8人,上盖屯3人,下盖屯3人,坡念屯3人,百坎屯5人,晚朝屯6人,那乐屯7人。主要集在桂林新村小学附近。

2.4疫情分析根据以上疫情三间分布特点可知,该疫情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聚集性,以学校为主,呈现呼吸道传染病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的特点,并通过学校各班之间进行传播,再有是学校大部份学生是内宿生,居住空间比较拥挤以致造成一个班有多个同学受到传染而发病或是一个宿舍有多个同学发病的缘故。由于学校对早期患本病的学生没有阻止其上学,使传染源无法得到控制,且该校学生从来都没有接种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也是造成本次疫情爆发的原因之一。再是发生疫情没有及时地报告,卫生防疫部门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致使疫情呈爆发流行。

2.5疫情处理对策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1)宣传教育。我们对该校的全体师生进行了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把有关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传授给全校师生,使他们懂得如何去预防和治疗这种病,加强个人卫生,提高个人的防护意识。(2)对现症病人进行隔离和治疗,严格控制传染源,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3)对密切接触者有条件的进行丙种球蛋白注射预防。(4)对非密切接触者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进行预防,并要求尽可能不要接触现症病人。(5)利用漂白粉消毒液,由我中心专业的防疫人员亲自指导配制消毒液浓度,对教室、宿舍、饭堂、卫生间及人群聚集较多的公共场所进行了喷洒消毒处理,并保持通风透气。

鉴于此次流行性腮腺炎的爆发流行,发病人数多,从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出发,建议学校请示上一级教育部门领导停课两天,以便于对校园内外及周边进行一次统一的彻底消毒。

3讨论

通过对此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得知,这是一起典型的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呈现该病的流行特征,常年发病,发病年龄为6~13岁儿童,符合流腮主要集中在5~15岁的特点,病例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传播,学校各班之间、宿舍之间相互传播的方式。我们针对该病流行的三大环节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老师对防治该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患者自觉隔离和治疗,易感人群尽可能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老师积极提供帮助和管理。其次,隔离治疗传染源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点很重要,除了对现症病人要进行隔离治疗外,对密切接触者也要适当进行隔离观察和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第三,切断传播途径。可采用漂白粉以及一些空气消毒剂对教室等场所进行空气和用具的消毒;并保持教室等场所空气的流通。第四,保护易感人群。由于该病是可免性疾病,因此,可用疫苗对非密切接触者进行免疫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法定的丙类传染病,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其缺乏较为完整的参考资料。该病除了存在有临床表现的病例外,还同时存在不引起腮腺炎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病例,容易造成人们的忽视,是重要的传染源,也是我们控制疫情的难点。因此,一旦出现疫情,我们就要针对该病流行的三大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重点预防,防止疫情进一步漫延。此次爆发流行通过各项综合性防控措施的落实,从2012年6月13日开展防控处理后,无二代病例的发生,本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90.

[2]王志颖.2000年宣武区5起流腮爆发疫情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1,17(增刊):60.

[3]彭文伟.传染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