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

程锐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图书馆而言,大数据时代对传统的图书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也为图书馆的转型提供了机遇,图书馆本身也朝着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是,大数据时代对馆员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升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能力,以及如何使得馆员的职业能力符合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对于图书馆的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建设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员;职业能力

1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就要通过馆员来反映,馆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读者对个性化、多元化信息服务的需求,馆员只有不断在学习新知识和创新服务等新能力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信息化新时期、新工作的要求。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是电子资源及纸质资源并存的时代,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手段,这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紧跟信息时代步伐,深入了解读者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同时也要求馆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及本馆系统操作、能熟练为读者做好各种资源推广,为读者提供优质信息资源服务。

2图书馆馆员的现状

2.1缺乏职业热情和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薄弱

由于人事制度上存在的弊端和受图书馆岗位特殊性的影响,很多图书馆缺少话语权,用人权,导致图书馆成为照顾关系户家属的后花园。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混乱、素质层次不齐,结构不合理,难以管理的现象。很多馆员仪仗着自己的身份背景,工作上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纪律上不受束缚,迟到早退是常态;能者多劳,不能者少老甚至不劳,混一天拿一天工资,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对未来也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缺少竞争意识和职业危机感。图书馆是一种教育服务,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同时也是一种辅助部门,馆员应该做好高校阅读的推广活动为广大师生服务。但往往由于图书馆在高校地位中的边缘化,馆员的服务意识淡泊,缺乏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不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更不对自身勤于思考改善不足,致使馆员和高校师生的互动较少,很多活动难以开展,缺少创新的管理模式来提升服务质量。

2.2馆员整体文化素质良莠不齐,专业学科馆员严重缺失

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的复杂化导致了图书馆馆员在学历上参差不齐。虽然不少馆员通过不同的途径加以学习提升了自己的学历,但整体素质依然不高;非专业馆员选择了这份职业后都面临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往往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学习过程,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才可以熟悉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运用学科知识为师生提供针对性、专业化、深层次的服务。为了更好的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多元化需求,尤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资源的整合集群和协同管理。因此学科馆员在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中必定属于中间力量。

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能力建设途径

3.1培养馆员的大数据意识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员对大数据有所耳闻,但是对于其具体含义及其作用却知之甚少。由于缺乏相应的认知,馆员很难在工作中将大数据理念和方法融合进来,开展大数据应用为服务创新做支撑。并且由于传统服务模式的桎梏,很多馆员习惯了被动的服务方式和理念,无法运用大数据新思维、新方法解决问题,无法很好地适应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因此,图书馆员应该加快树立大数据意识,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对于图书馆管理者而言,可以采取渗透式的引导方式,帮助各部门馆员逐步养成大数据意识,使馆员能够对大数据给工作带来的效率与影响要有清晰地察觉;并且在工作中付诸实施。结合馆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有目的地设计增加读者数据分析等内容嵌入任务或具体事项中,让大多数馆员能够了解大数据应用分析的基本流程,使工作提质增效;采取不同形式熟悉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大致作用,激发起馆员运用大数据作为工作重要方法的热情。

3.2完善馆员激励机制

有研究表明,在没有任何奖励条件下的员工能够发挥的能力只有20%~30%,而拥有良好激励条件的则能够发挥80%。这就说明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馆员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促进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新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馆员在工作中应用大数据的积极性,将馆员应用大数据的成果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提供相适宜的奖励。例如设计馆员大数据职业能力发展规划,设定职业能力进修或者进阶的中长期目标,使馆员有目的有动力地实现目标;结合岗位实际设立奖励绩效,突出大数据在自身工作中的价值,使馆员能够主动加强职业能力建设。

3.3加强以数据管理为重点的职业能力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是培养和提高馆员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大数据背景下馆员职业能力的关键点在于数据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数据搜集、分析、管理等技能方面应成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具体来讲,培训内容重点应突出在:一是了解大数据结构和标准,例如科学数据、文本数据、用户数据、日志数据等;二是熟悉数据分析工具;三是元数据标准构建与整合等;四是各类数据搜集、存储与处理方法技能等。对馆员的培训应该贯穿职业生涯全程。同时,由于数据管理能力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强的能力,在培训中必须增加对应的实践课程,使馆员能够把学来的数据管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活学活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

3.4建立以大数据处理能力为核心的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是保障职业能力的关键。建立以大数据处理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可以有重点地针对馆员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能力进行评估和测定,帮助馆员审视、改进自身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大数据工作与服务方式,加快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评价形式既可以是馆员自评,也可以通过考试、上机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以此提高馆员对于大数据应用的态度和自身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视程度。

3.5加快引入大数据相关硬件迫使馆员加快自身的知识更新

图书馆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相继引入各类先进技术设备;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馆员为适应这些变化,巩固职业地位而不得不做出自我调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会在今后陆续引入大数据分析与管理等相关技术,不断改变着馆员们的工作环境。作为图书馆员,应该正视并且主动迎合时代发展趋势,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强化自我学习,加快推进知识更新,掌握大数据时代应具备的知识与素质,这样才能使自己不为时代所淘汰,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能力。

4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面临转型,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对图书馆的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的图书馆馆员还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对馆员的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馆员的职业能力建设。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是图书馆功能拓展的传递者,馆员的素质教育只有不断进取优化,形成制度化、考核化,才能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我,使思想道德修养、理论水平、专业业务技能不断提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适应时代赋予图书馆工作的新要求和新特点,充分发挥馆藏资源在教学、科研中的鲜明作用,为读者提供一流的专业服务,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丽聪.高职图书馆教育职能创新所需的馆员素质[J].科教导刊,2017(2).

[2]张淑宏.浅谈图书馆员素质的提升[J].山西科技,2017(4).

[3]肖燕.高校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协作式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