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适用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适用技术

肖学权

湖南永清水务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生活污水是一项重要的污染源,不利于环境保护。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对生活污染治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适用技术,以此加强我国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促进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适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污染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污染治理水平仍然较低,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粪便等,其中生活污水的治理至关重要,对此应采取合理的生活污染治理方式,并充分掌握先进的处理技术,以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进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1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现状及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于农民日常生活产生废水、农民养殖畜禽产生的废水以及学校、诊所排放的污水等。目前我国大多农村未建立完善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导致生活中一些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部分污水流入到河流中,部分流入到地表中,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我国农村生活污染具有相应的特点,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总量大。由于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占据较大比例,因此污水量排放也较大,加之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较差,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大;二水质、水量波动大。一般来说,一天中居民做饭期间,水质较差,水量较大,在夜间排水量较小,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呈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三面积广且分散。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居民分布没有规律,且分布较广,因此污水为无组织排放,提高了污水排放的难度。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在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地形地貌、区位特征以及气候特征,同时还应结合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居住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排放,以此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治理技术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2.1就地集中处理模式

对于规模较大的村庄,可以结合周边村庄,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对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就地集中模式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将生物处理技术以及自然处理技术作为基础,适合规模较大、且较为偏远的村庄,可以满足其生活污水处理需求,但是该方式资金投入较大,占地面积大,而且污水处理设备需要专人进行管理。

2.2家庭处理模式

家庭处理模式主要通过家庭一体化装置,对家庭中的污水进行有效处理,该模式主要针对单户或多户家庭,不易于进行污水集中处理的村庄。这种模式建设规模小,且周期短,投入的资金也较少,可以灵活的布局,同时通过堆肥装置以及沼气工艺,对家庭产生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是该处理模式处理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出现波动。

2.3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

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城乡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对各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并统一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城乡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采用的处理工艺较为完善,且占地面积少,但是只适合与城镇地区相近的村庄,而且需要提前在村庄中建立远距离的污水收集管网。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3.1适用技术的选择原则

在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技术至关重要,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农村的相关的情况,包括布局特点、地形地貌以及村民收入等,应保证采用的技术在当地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2)达标排放原则。污水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排放标准,最好可以实现二次利用,以此实现对水资源的利用率。(3)操作简便且易管理原则。对于采用的技术应容易、简单,且便于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以此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

3.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

3.2.1以土地处理为主的处理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土地中的土壤颗粒对生活污水进行植物吸收以及微生物降解,以此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以土地处理为主的处理技术还包括很多种,包括砂滤系统、生态湿地以及快速土地渗滤处理系统等。该技术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磷以及重金属物质去除,而且该技术费用低、运行维护简单,但是受季节影响较大,且占地面积较大。

3.2.2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

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在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够发挥了较大的效果,可以保证水质的稳定性。目前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厌氧池结合、生态滤池处理工艺;厌氧池、自然充氧接触氧化渠以及生态渠组合处理工艺等等。生物-生态组合处理工艺投资成本以及运行成本都比较低,所以适合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中,因此可以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

3.2.3高效微生物处理技术

高效微生物处理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技术,属于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目前高效微生物处理技术中主要利用生物活性分子以及生物酶制剂等,实现对生活污水有效处理。高效微生物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包括繁殖快、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因此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加强对高效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力度。

4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4.1增强农村居民保护环境意识

想要实现对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首先应加大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宣传,使得农村居民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对于未处理的生活污水,不随意进行排放,同时在生活中,应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将洗菜、淘米的水,用于冲洗厕所,进而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

4.2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应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因此国家以及政府还应针对农村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要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对相关的村庄的污水排放进行约束,尽量减少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以此保证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性。

4.3提高污水治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目前我国一些村庄已经建立生活污水治理系统,但是由于治理人员专业能力较差,不能有效管理的生活污水治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影响生活污水治理效果。因此应加强污水治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污水治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强污水治理系统的有效管理,保证污水治理效果。

总结:

总之,生活污水是农村污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环境污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如气候特征、区位特征以及经济水平等等,以采用合理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同时还应采用合适的处理技术,在选择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采用的技术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充分发挥处理技术的效果,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的不合理的排放,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进而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志平,岳秀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适用技术浅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78-79.

[2]顾霖,吴德礼,樊金红.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路线探讨[J].环境工程,2016,34(10):113-117.

[3]钱海燕,陈葵,戴星照,张其海,严玉平.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现状及技术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176-180.

[4]叶宏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与进展[J].武夷学院学报,2013,32(02):15-20.

[5]陈琳,刘杰,纪荣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对策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2,25(02):53-5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