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几点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1

浅谈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几点尝试

王碧辉

(威远县碗厂镇中心学校威远642450)

我们常常感叹“这学生怎么这么笨,怎么教都不会。”其实并不是学生有多笨,而是我们忘记查找教者自己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只是一味地传授,只是感叹学生吸收不了。而有古语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学习其实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获得行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学习也会事半功倍,教师也能更轻松地教学。下面就谈谈“学法指导”的几点尝试试:

一、教会学生预习新知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教材特点恰当地提出要求,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一下子放手让他们独立预习,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给学生提供知觉的范例或基本模式,通过一定量的训练,促进学生把教师所教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独立阅读能力较差,一般可利用新课前几分钟,指导学生预习让他们学会课前预习的方法。

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一般可在新课前一天揭示内容,教师结合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提供给学生。指导预习的自习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发现问题。这样既使学生懂得新旧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课的重点,又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步骤和方法,并能根据提纲做好预习笔记。有了中年级的预习基础,对高年级的学生可进一步提高预习要求,离开预习提纲,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进行独立预习,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新课的内容,然后找出新课的重点及不理解之处,并尝试解题。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给学生揭示新课的内容,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新课的复习题、例题、注解语、尝试题,然后重读一遍,用直线标出新课的重点,用曲线标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解决。为避免模仿解题,要求学生在尝试解题时在题目旁边注明简短的原理及思维过程。为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利用新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反馈。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低起点,小步子的方法进行分类指导,让他们“吃得饱”又“吃的了”。

二、引导质疑交流促进知识内化

质疑问难是让学生把预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交流。这样就使语预习时个别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全班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信息场。通过数学交流,学生探索而获得的数学方法相互启发,实现了数学知识本身的创新增值。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把各讨论组的见解进行比较从而引起争论,通过争论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学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时,提出这样一个判断题“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然后组织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各组出现了分歧意见,接着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得出结论。这样通过讨论辩驳就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互质数。

三、生活中感受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数学的方法,自觉的、有意识的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只学不用”,将导致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脱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学生感受所学知识并应用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认识周围事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在教学平行线时,当学生已经知道了平行线的概念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线的例子,如课桌的左右两边,黑板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双杠的两条杠子,笔直的马路两边等,这样不仅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知识,而且架起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沟通的桥梁。

在教学米、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亲自量自己铅笔盒的长和宽,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和宽,甚至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操场去用卷尺量花台、旗台、主席台的长和宽。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后,让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让学生想一想,凳子的四个脚扭动了怎么办。这样使学生亲自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指导学法”上下一番功夫,将会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学习,也会少了很多我们所谓的“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