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课程与教研文化有效促进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重建课程与教研文化有效促进教学改革

王博峰赵长江

王博峰赵长江(博兴县第二中学,山东滨州256500)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以现代课程体系的构建为载体,重建课程与教研文化,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促进了教学改革,使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专家团队评点课堂、集体备课、学案教学、观课议课、“五步三段式”高效课堂模式等教学教研活动取得显著成绩。

一、立足校情,重建课程文化,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在课程实施中,学校成立了课程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课程资源部、课程研究部、课程实施部等十个专门的课程实施机构,树立大课程观,把学校德育活动、艺术体育活动和社团活动等都纳入课程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共同落实课程方案。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按规定的课时总数开齐了必修课程,尽可能多地开设了选修课程,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需求。特别对原来比较薄弱但又承载着独特的育人功能的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更加重视,认真实施。学校成立并充实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校级管理,课程管理委员会协调学校各功能处室部门,强化服务与指导,把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课程落到实处。

学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学校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了《博兴二中学校课程开发指南》,不断开发学校课程,根据学校人文特色与地方实际,教师自主开发了学校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指导、论语文化、董永与孝文化、麻大湖文化等学校课程。结合地方实际和地域特色,教师自己编写了《圣师孔子》、《董永与孝文化》、《天然乐园麻大湖》等校本教材,学生至少从中选修6个模块,获得6个以上学分。在学校,学生实现了学校课程的自主选课和走班学习,教师实现了学校课程的自主开发和跨年级授课。

二、以师为本,重建教研文化,促进民主教研氛围的形成成立由县级名师和领导干部组成的“教学专家团队”,教学专家团队教研室和课程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行政办公楼搬到了教学区,下移管理重心,前移管理阵地,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和参与教学。学校制定了《教学专家团队评点课堂制度》,要求团队成员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和教师共同研究课堂教学,引导教师进行反思,扬其长避其短,塑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课堂教学引领的主要形式是听课后的全体教师大会评点和年级大会评点。评点分析到学科,分析到教师,优秀的在全校层面进行高效课堂展示,差者由级部负责限期整改并跟踪指导。大会评点课堂制度的实施,加强了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规范了教学行为,有效保证了教学效益的稳步提升。

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立足课堂,以师为本,重建教研文化,开展了观课议课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观课议课活动让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促进了民主教研氛围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科研导报》作为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师成长的前沿理论引领,集教学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已编辑一百多期达300多万字的内容,成为教研文化重建的重要载体。

三、聚焦课堂,重建教学文化,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没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也不可能有新课程目标的真正实现。

学校提出了“一升二降”的教学管理理念。“一升”,即提升理念,就是通过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和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教研水平,进而提升教学业务水平。“二降”,一是指教学起点要降低,要求贴近实际,贴近学校,针对学情教情,从基础的知识点和能力层级入手,以学案为载体,进行教学活动。二是指教学管理工作重心降低,领导干部努力深入到教师中去,深入到课堂中去,深入到备课组中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教情学情,把握教学动脉。

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聚焦课堂,确立了“低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的十二字课堂教学总方针,把“五步三段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作为校本教研总课题来进行攻关,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式。

“五步三段式”高效教学模式,突出强调在学科教学中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习,营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氛围。“五步三段式”包括一堂课的课前、上课及课后三段和“明确目标,预习导学”、“课前回顾,联旧带新”、“聚焦问题,展开讨论”、“训练提升,构建引申”、“扩展延伸,活学活用”五步。“五步三段式”课堂教学,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有机统一,实现了课堂的优化、效率的提高,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实现了课内课外的循环双高效。课堂再也不是满堂灌了,教师教学轻松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达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基本实现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和人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