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中植物配置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河道整治中植物配置方法分析

王满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518000

摘要:由于城市的发展及人口的增长,导致河道的水环境质量恶化十分严重,近年对河道进行了相关整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植物配置方法改善水环境,提高城乡及农村河道水域景观水平,从单纯的河堤防护功能向休闲、浏览、文化、娱乐等功能转换,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

关键词:河道整治;植物配置;方法

1工程概况

某河道整治工程规划河道全长1750m。西段河道两侧有村落分布,沿河岸两侧绿化范围被居民违章搭建或被整为菜地,河道北侧为厂房,南侧为居住用地;河道东段两侧多以农田为主,部分区段有村落,两侧绿化相对茂密,但较为粗放、杂乱,缺少景观观赏性。本次绿化工程结合水利疏浚及驳岸整治,对现有绿化进行保留、梳理,东段进行重新设计,增加色叶乔木和开花灌木及地被植物,形成丰富的河道景观群落结构,同时为满足人们停留休憩需求,在部分岸段设置休憩平台营造亲水空间。

2设计原则

2.1保护原有植被原则

对于现场原有的植物尽可能予以保留,对于规格较大且影响施工的植物可进行移植处理。

2.2适地适树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选用耐水湿、抗污染、好管理的乔灌木及净化效果好的水生植物品种进行搭配,形成稳定的群落,同时还可节约成本。

2.3自然美学原则

保持自然造型,强调植物造景,营造自然生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2.4可持续发展原则

考虑植物在不同时间、季节的生长变化,近、远期结合,既保证近期的即时景观,又要考虑多年后群落整体的稳定,使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结构。

3方案设计

本工程以河道污染整治为目标,绿化设计以乡土植物为主,尽可能构建完整的适应水陆梯度变化的近自然植物群落,体现水生、湿生和中生植物分布的连续变化过程。整个绿化分为以下3种类型:(1)堤顶绿化:河道陆域范围内的堤顶绿化种植区,以种植乔木及灌木组团为主。(2)斜坡绿化:堤顶绿化至新建护岸迎水侧护坡的绿化种植范围,以地被及草皮为主。(3)水域植物区:水位线2.4~2.8m为水位变动区,种植湿生及挺水植物为主;低于水位线的至水深1.5m范围内种植沉水植物。

本工程河道绿化方案结合用地性质及现有绿化,在尽可能保留现状水杉和香樟的基础上对其绿化优化,增加色叶和开花植物,堤顶绿化设计以乌桕、栾树、水杉、垂柳及香樟为主,斜坡绿化以草花地被和草坪为主;湿生植物区结合驳岸设计,在平段处增加水生植物千屈菜、花叶芦竹、芦苇、梭鱼草等,形成湿地景观,不仅可提升景观观赏性,还可净化水质,三者相结合共同形成具有乡间特色的河道景观。

4植物总体设计

绿化设计结合现状与周边用地性质共分为3个绿化主题:(1)花海融春:以展现春花繁茂、缤纷炫丽的绿化特色为主题,映射乡村的美丽、多彩。(2)蒲影浮绿:通过设置垂藤植物和生态浮床软化硬质驳岸,形成生态、自然的河道景观。(3)凝霞秋色、闻香识果:通过色叶植物和观果植物结合,营造一道幻彩映秋、香果满地的田园风光。

4.1植物分区设计

(1)花海融春:本分区从工程起点A~B段,两侧为村落,结合现有较大香樟和水杉,新增乌桕和开花植物日本早樱,搭配开花灌木杜鹃、八仙花及地被红花酢浆草、大花萱草、黄金菊等,南侧靠厂房建筑旁种植物珊瑚篱,斜坡上种植矮蒲苇,搭配开花灌木杜鹃、红花檵木,形成稳定护坡,河内侧平段种植水生植物茭白、香蒲、黄菖蒲、水生美人蕉、千屈菜、睡莲、香菇草等,共同营造春花繁茂、缤纷炫丽的乡村景观特色(见图1)。

品种选择:乔木及大灌木有香樟(原有)、水杉(原有)、乌桕、日本早樱;小灌木有红叶石楠球、珊瑚篱、红叶石楠、杜鹃、红花檵木;草本有矮蒲苇、花叶美人蕉、红花酢浆草、黄金菊、大花萱草;水生植物有睡莲、黄菖蒲、香蒲、慈菇、千屈菜、花叶芦竹、香姑草等。

(2)蒲影浮绿:本分区位于B~C段,河道两侧为垂直浆砌块石驳岸。为打破这种生硬景观,采用挂置花箱,种植垂藤植物云南黄馨、常春藤,水面布置生态浮床,种植挺水植物香蒲、黄菖蒲、水生美人蕉、千屈菜等,形成一片绿墙入水、蒲影浮绿的绿化特色景观,使整个河道显得更为自然、生态。

品种选择:垂藤植物有云南黄馨、常春藤,水生美人蕉、轮叶眼子菜、金鱼藻等。

(3)凝霞秋色、闻香识果:本分区位于D段,两侧以农田为主,局部段有民宅,绿化设计选用秋色叶植物和经济果林相搭配,品种以乌桕、枫香、银杏、栾树等色叶树为主,搭配果树如柿树、橘子、桃树等,局部区段设计大片花海,结合大片水生植物,共同营造“凝霞秋色、闻香识果”的田园风光,突显自然、生态的乡村野趣(见图2)。

品种选择:乔木及大灌木有水杉、枫香、乌桕、银杏、栾树、柿树、梨树等;小灌木有南天竹、桅子花、红王子锦带、金叶过路黄等;草本有兰花三七、红花酢浆草、白三叶、大花萱草、波斯菊、黄金菊等;水生植物有香蒲、梭鱼草、旱伞草、花叶芦竹、芦苇等。

4.2沉水植物设计

沉水植物在净化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快速提高透明度,大大改善水体中的光照条件,还可使溶解氧增加,遏制一些厌氧条件下的有机物分解反应。此外,还能有效遏制藻类的恶性增殖,避免水华发生。本河道选择耐污力强、弱光性的沉水植物,以适应河道透明度低、水质差的特点,主要选择龙须眼子菜、马来眼子菜、金鱼藻和轮叶黑藻4种。

5结束语

本工程河道整治项目以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目的,以自然生态为理念,通过与水利专业的有机结合,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目标,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从堤顶、斜坡及水域3部分介绍河道植物配置方法及特点,希望通过本案例可以对河道植物配置手法、品种选择等方面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从而为以后的相关河道设计积累一定经验。

参考文献:

[1]钟喜林,钟晓红.河岸生态园景观营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39(24):14684.

[2]束晨阳.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模式探析[J].中国园林,1999,(1):9.

[3]陈美发.上海市河道治理现状与展望[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