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3

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现状

曹杨港向忠军丁子红黄小燕代立文

(1.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19)

摘要:中医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病宗旨和“治未病”的防治理念,相对于西医的局部治疗观和千篇一律的用药原则,具有独特的学科思维优势,中医药还拥有灵活多样的干预手段,比如汤药,针灸,推拿,刮痧,气功等等,使得中医药在防治方面具有广阔而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干预手段;治未病;综述

TCMtreatssubhealthstatusquo

CaoYanggang1,xiangzhongjun1.2*,Dingzihong2,Huangxiaoyan3,Dailiwen4

(1.Changshamedicaluniversity,changsha410219)

[Abstract]"conceptofholism,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vari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principleandthecontrolideaof"curenotill",relativetothelocaltreatmentofwesternmedicineconceptandprincipleofthesamedrug,hasauniqueadvantagedisciplinesthink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lsohasaflexiblemeansofintervention,suchasherbsoup,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massage,scrapetherapy,qigong,etc.,sothatChinesemedicinehasbroadandbrightprospectsintheaspectofpreventionandtreatment,andwillmakeagreatcontributiontothecauseofhumanhealth.

[Keywords]:subhealth;Chinesemedicineinterventionmethod;Curenotill;roundup

1.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并明确提出亚健康的诊断应是如果存在目前医学上不能解释的症状表现,且持续一个月或以上者,可判定为亚健康[1]。根据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完全符合健康标准的人仅占5%,已确定患有疾病的人群占20%,而既不符合健康标准又未患病病的亚健康患者占75%[2]。

2.亚健康的中医病因病机

《内经》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亚健康是现代医学概念其提出不过数十年,中医学虽然没有亚健康一说,但在数千年前的《内经》中,就提出了“未病”的概念。“未病”的本义及后世以此发展的预防思想,对于指导中医参与亚健康的诊断与治疗有极大的意义[3]。冯氏[4]认为从中医病因病机学的角度来看,亚健康的发病多因七情内伤,加之饮食劳倦、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心脾气血两亏、肝肾两虚、脾虚湿盛等,涉及心、肝、脾、肾等脏器。临床表现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兼之。如不加以调整任其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热毒、瘀一系列病理变化。周氏[5]认为亚健康状态人群之所以出现躯体、心理、社会适应性的不适症状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生活工作习惯徒使肾气虚耗、脾胃受损而致正气渐虚;发病初期主要涉及肝脾两脏,随着病程的进展,可涉及肾脏。

3.亚健康的中医辩证分型

中医在临床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对亚健康进行分型论治,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候归纳为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虚湿困证、肝郁化火证和痰热内扰证8种证型,冯氏[4]将亚健康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心脾两虚型,肝肾两虚型,湿热内蕴型5型。

4.亚健康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中医药对亚健康有着灵活多样的干预手段,临床疗效也非常显著,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和光明。

4.1.汤药治疗

王氏[6]对40例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给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及生活指导,总有效率达85%。强氏[7]采用百合地黄汤干预24例亚健康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王氏[8]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对30例心脾两虚型亚健康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陈氏[9]运用自拟健康消疲汤干预95例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患者,总有效率达91.58%。

4.2.针灸治疗

谢氏[10]对77名亚健康患者以针刺四神聪、神庭、印堂、内关(双)、三阴交(双)为主穴,伴其他症状者随证配穴,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6.1%。王氏[11]以46例亚健康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体针(取穴:足三里、太冲等)、灸法(取穴气海、关元等)进行治疗,总有效率100%。郭氏[12]将60例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华佗夹脊穴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穴位温针灸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何氏[13]以艾条温和灸灸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治疗36例亚健康患者,疗程结束后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免疫学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改善。

4.3.推拿治疗

王氏[14]对100例疼痛性亚健康患者进行中医推拿干预治疗,应用McGill麦吉疼痛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疼痛强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患者感觉类疼痛、情感类疼痛及其他相关类疼痛项目疼痛强度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5.O%、91.0%、及92.0%。雷氏[15]针对47例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加用背部循经推拿的调治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评疲劳型亚健康的5个主要症状程度,总有效率达96.3%。栾氏[16]以脏腑图点穴法治疗亚健康患者,通过对脏腑部位、经筋、穴位的点、按、导、引等点穴方法,通五脏、畅六腑,开三焦、疏经络,从而达到干预亚健康的作用。

4.4.气功疗法

官氏[17]让89名存有不同程度亚健康症状的在校大学生进行18周的八段锦习练,亚健康症状基本消除率达44.9%,实验后受试者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心理焦虑程度明显下降。马氏[18]让95例在校亚健康患者习练中医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六个月后,受试者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正向情绪两个维度评分得到了显著提高。张氏[19]教授34例亚健康颈部疲劳患者每日定时习练易筋经,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患者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及颈部疲劳症状(NNP)量表相关评分指标均得到了改善。

4.5.膏方疗法

聂氏[20]分别使用补肾膏方1号、补肾膏方2号治疗亚健康肾阳虚证患者和肾阴虚证患者,补肾膏Ⅰ号方总有效率达82.76%,补肾2号方总有效率达75%。刘氏[21]采用益气温阳膏治疗气虚兼阳虚质亚健康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周氏[22]针对脾肾阳虚、脾肺虚弱、脾胃虚弱、气血阴阳失调、肝肾亏虚、心脾两虚、肝脾不调和气虚血瘀8型亚健康患者,因人而异,一人一方,给予膏方治疗,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4.5.综合疗法

效氏[23]以开郁汤配合针灸治疗女性亚健康102例,以开郁汤奏行气开郁之功,取得较好的疗效。刘氏[24]采用益气温阳膏联合益气针灸治疗67例气虚质兼阳虚质亚健康患者,疗程结束后,患者亚健康评分、中医体质评分均显著降低。曾氏[25]以综合疗法(中药、针灸、中医特色睡眠卫生宣教)治疗28例亚健康失眠患者,有效率达92.9%。唐氏[26]对30例亚健康大学生,采用针刺百会、关元、双侧足三里,背部督脉走罐,总有效率为93.3%。

5.小结和展望

中医药在干预亚健康方面有着简便廉效的特点,中医药在亚健康防治方面有其独特而高效的诊治思路,有灵活多样的干预手段,有数千年医疗实践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为亚健康的防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全民健康做出了贡献,放眼未来,其应用前景是十分光明和广阔的!但是中医药治疗也不利于开展干预和推广的缺点,比如汤药治疗的煎煮不便,口感差,针灸治疗作为一种刺激性相对较强的疗法,使很多患者存在顾虑,推拿治疗存在技术要求较高,起效慢的缺点,气功疗法则存在习练难度大,治疗周期长的缺点。中医在亚健康防治中以特有的辩证论治思想入手,但是辨证分型的标准却各有千秋。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诊疗标准不统一,让人难以信服,也缺乏科学性,在大规模样本的基础上建立科学而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刻不容缓。同时在发掘中医药宝库中防治亚健康的精华的同时,要积极与现代医学接轨,不断创新和探索,利用现代医学手段来研究中医药在防治亚健康方面的确切疗效和机制,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

[2]BEGOLDCI.Healthcarethinkingahead[J].WorldHealth,1997,18:189-192.

[3]张燕子,郑建中.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治疗中的应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1):35-36.

[4]冯晓东.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调控[J].陕西中医,2008,(11):1505-1506.

[5]周鹏.“逆针灸”背俞穴干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6]王玲玲.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亚健康状态疗效评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4):13

[7]强亚.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阴虚型心理亚健康识别以及百合地黄汤干预效果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

[8]王雪.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脾两虚型)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9]陈文芳,刘金星.健康消疲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95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2):109-110.

[10]谢川,谢卫娜.针刺治疗亚健康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5):550-554.

[11]王建文,李梅,叶芝兰,顾慧.针灸干预女性亚健康4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8):123.

[12]郭大畅.温针灸华佗夹脊穴治疗亚健康临床观察[J/OL].上海针灸杂志,2017,(08):972-974.

[13]何璐,王春华,胡玲,郝峰,吴子建,蔡荣林,王洁.温和灸对亚健康人群免疫指标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7,37(02):115-119.

[14]王红星,张国伟,王旭等.中医推拿改善躯体疼痛性亚健康人群疼痛强度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107-108.

[15]雷龙鸣,黄锦军,唐宏亮,邱石源,何育风,伦轼芳.背部循经推拿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05):1034-1036.

[16]栾丽美.脏腑图点穴法对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作用[J].运动,2016,(11):155-156.

[17]官铁宇.八段锦对大学生亚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03):91-94.

[18]马科,张荣强,王亚渭等.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干预的作用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6,29(8):76-77.

[19]张锁,赵敏,师建平.健身气功易筋经对高校学生群体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07):2357-2359.

[20]聂晨.冬令补肾膏方干预临床亚健康状态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21]刘淼,杨从森,王峥嵘,龙润.1020例亚健康体检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调查及益气温阳膏的应用效果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8):1592-1595.

[22]张瑜,周大勇.周大勇运用中医膏方调治亚健康临证经验举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08):1212-1215.

[23]效亚力,韩锋.开郁汤配合针灸治疗女性亚健康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0):90-91.

[24]刘淼,杨从森,王峥嵘等.益气温阳膏联合益气针灸治疗亚健康(气虚质兼阳虚质)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6,3(4):111-111.

[25]曾妙麟,陈凌,陈克龙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1):119-121,125.

[26]唐贺利,樊晨光,王洪彬,赵田,唐钰,李双,刘娟,孟欣,齐聪聪.针灸配合背部走罐治疗大学生亚健康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899-900.

基金项目:长沙医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长医教[2017]18号-209)

通讯作者:向忠军*,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中药学、中医方剂学及金匮要略的教学工作及中医亚健康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