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在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神经内镜在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刘若愚

刘若愚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710000)

【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内镜在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我所在的实习医院收治的脑积水患者中随机选取22例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6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4例行透明隔造瘘术、5例行内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行脑室—囊肿造瘘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用于脑积水的治疗中,可在直视的情况下准确操作,创伤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该疾病的诊治中应用前景可观。

【关键词】神经内镜;脑积水;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191-02

脑积水是指脑脊液生成或患者循环呼吸出现障碍而引起的脑脊液量偏多,压力升高,拓宽了正常脑脊液占有的空间,最终使得颅压升高,脑室扩增[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MRI、CT等多种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脑积水的临床诊断中,为脑积水的及时治疗提供了更多有力条件。因此,临床一经查证为脑积水,还应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近年来,我所在的实习医院在该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神经内镜在脑积水的治疗中效果突出。现将整个临床应用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来我所在的实习医院收治的脑积水患者中随机选取22例作本次临床研究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10例,年龄0.5~62岁,平均(37.8±1.4)岁,所有患者均经MRI或CT诊断为脑积水,患者导水管均有不同程度的闭塞、第三脑室明显扩增,病患表现出轻重不同的精神障碍、头痛、行走障碍、视力下降、反应迟钝、大小便功能障碍、锥体束征等症状。

1.2方法

根据患者脑积水情况的不同,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2.1针对单侧由室简孔梗阻所致的双侧脑室不对称扩张者即可采用透明隔造瘘术。多在三角区内钻孔,并通过神经内镜选择透明隔薄处血管稀少区造瘘,瘘口总直径不超过10~15mm,额角钻孔的位置保持在中线旁4~5cm,冠状缝前1cm。

1.2.2针对影像学资料显示为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扩增且三脑室底平坦,脑室压高于80mmHg的患者,即可采用三脑室底造瘘术。主要做法即为在额角钻孔,测定颅内压,通过神经内镜直视,能看见侧脑室额角体部标志性结构,循隔静脉,丘纹静脉或脉络丛,并仔细找出空间孔,经空间孔到三脑室,并于三脑室底部、乳头体前下方位置处,灰结节处造瘘,并与桥前池打通。通常情况下,造瘘口的直径大于5mm。

1.2.3针对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吸收障碍性病患,或造瘘术失败的梗阻性脑积水病患即可采用内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主要做法为根据病患脑室实际情况确定入路,测压后通过观察镜测定脑室内结构,选择最适宜的分流管,借助内镜,将分流管置入分流管头端,充分避开脉络丛,保证尖端与室壁在一定距离范围内。

1.2.4针对慢性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可采用内镜下脉络丛灼烧凝固书治疗。方法为采用激光刀烧灼脉络丛绒毛,降低脑脊液分泌量,减少脑积水。但需注意不可直接电凝脉络丛血管,防止双极电凝与血管相粘连引起不可控制性出血。

1.2.5针对先已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但分流管置入位置不妥或受多因素影响导致分流管阻塞的,需行分流管调整术。即根据脑室形态与原分流管的实际情况,借助内镜,科学调整分流管。若患者双侧分流,还应行透明隔造瘘术。并科学调整单侧分流管,将另侧分流管拔除。

1.2.6针对占位效应较突出的囊肿且直径超出5cm,即可行脑室—囊肿造瘘术。穿刺位置需根据囊肿的形态、大小等与脑室之间的关系来定论,瘘口位置应选择血管稀疏、壁薄之处,瘘口直径不可低于10~15mm。造瘘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并与两侧脑室打通。

2.结果

22例患者中6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4例行透明隔造瘘术、5例行内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行脑室—囊肿造瘘术,手术后22例患者精神障碍、头痛、行走障碍等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3.讨论

神经内镜属于软性电子内镜,镜体纤细、柔软,直径<5mm,镜头钝圆光滑,能够脑室与脑裂缝中,镜头可270°弯曲,在临床脑室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2]。而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多发病、常见病,多分作交通性脑积水与梗阻性脑积水两类[3],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后发现有明显脑积水的患者,通过神经内镜下脑室的探查,能够更好的进行梗死治疗[4],疏通梗死部位,恢复脑脊液正常循环[5]。本文中作者选取了22例脑脊液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其中,6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4例行透明隔造瘘术、5例行内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行脑室—囊肿造瘘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可见,神经内镜在脑脊液的诊治中临床应用价值可观,疗效显著。但本文作者认为,脑脊液采用神经内镜治疗脑脊液的手术方法较多,临床手术治疗前,还应通过MRI或CT扫描,准确评估影像学显示结果,根据患者积液情况选择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法,方可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因体积小,可实现270°自由弯曲,操作方便、对患者损伤小等优点,在临床脑室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途。

【参考文献】

[1]陈韶青,刘跃亭.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治疗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6):26-28.

[2]王阳,高俊红,张大鹏等.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7):1338-1340.

[3]朱旭强,殷会咏,吴力新等.脑脊液流动成像评价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03):113-114.

[4]熊云彪,杨承勇,杨恒等.中脑导水管及其周围病变的神经内镜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09):695-697.

[5]刘华,漆松涛,彭玉平等.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04):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