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分析

崔铁镐

伊舂市友好林业局职工医院15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肠道穿孔的CT特征及CT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1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1例患者的X线片与CT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了解放射线诊断的价值。结果: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的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价值。结论:胃肠道穿孔引起的气腹需与正常解剖变异间位结肠鉴别,胃肠道穿孔的诊断方法应该结合放射线进行诊断。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放射线;诊断价值

胃肠道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T检查作为腹部X线平片的重要补充手段,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有特殊的价值。我们在诊断急性胃肠道穿孔一般依赖于临床症状、立位X线腹透和腹穿,而超声对胃肠道穿孔可以观察到更多的声像图特征,还可以提示穿孔部位及穿孔原因,并且对胃肠道穿孔的定位及手术做出早期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现将医院收治的胃肠道穿孔患者31例参与研究分析,男18例,女13例,年龄20~73岁,平均48岁。主要症状为腹痛,约2/3的病例临床体征有板状腹,近半数病例自述有胃病史。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原发病为消化性溃疡者22例,炎症4例,肿瘤2例,外伤3例。穿孔部位:胃6例,十二指肠17例,小肠3例,结肠1例,阑尾4例。

1.2方法

31例术前均进行了立、卧位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CT采用SIMEMNS螺旋CT机,层厚和层距10mm,螺距2.0。扫描参数为120KV,200~220MAS,距阵512×512。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用量90~100ml,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注射,注射流率2~3ml/s,窗宽300,窗位40。同时对各种病因所致的胃肠道穿孔的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注意观察腹部压痛点、胃或肠道有无限局性增厚及其他异常包块回声,腹腔内有无不均质性包块,并注意其与可能病因的相关性。最后还要注意腹腔游离性或包裹性积液的性状,内有无沉积物,并且要询问患者发病前的饮食情况,与所观察到的游离性积液的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2.结果

在参与研究的31例胃穿孔病例中,腹部X线平片检出膈下或腹壁下游离气体20例,阳性率68.9%,原发病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居首位共13例;9例阴性者中,阑尾炎穿孔占7例。CT扫描发现腹壁下、腹腔内游离气体者26例,阳性率89.6%,3例阴性者均为阑尾炎穿孔病例。

3.结论

3.1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患病特点

急性胃肠道穿孔为临床常见急腹症,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需及时做出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更新发展,尤其在急腹症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随即弥散至全腹,但仍以上腹为剧。胃肠道穿孔超声检查时腹腔积气的主要特征为:平卧位时,在腹腔积液基础上,在肝前间隙腹腔积液处可检出腹腔游离气体;常伴有出汗、四肢冰冷、心慌、气短等休克现象;可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病者呈急性病容,腹式呼吸消失或减弱,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上腹部与右下腹部明显。

3.2放射线对胃肠道穿孔患者的诊断价值

放射线对胃肠道穿孔的定位诊断也存在较大的临床价值,腹部X线平片和CT扫描对腹腔内游离气体的检出比较,传统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方法为摄取腹部站立位或侧卧位X线片,以膈下或腹壁下有无游离气体作为主要判定依据,据文献报道其阳性率为70%~80%,本组阳性率为68.9%,与文献报道相近。X线平片出现假阴性原因较多,如穿孔小或为含气少的阑尾、小肠,穿孔后气体溢出少或被吸收;非膈下积气,如腹膜后、小网膜囊、阑尾周各组织脏器间隙内的小气泡在X线平片上均不易显示。另外,当患者保持某一体位时间较短,分散在腹腔内的游离气体尚未聚集到膈下或腹壁下时摄片,亦可造成假阴性。CT扫描为断层图像且具有高分辨率的特性,对气体显示极为敏感,故可发现位于脏器间隙内存在的少量游离气体,在诊断少量气腹上优势明显。若穿孔部位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则游离气体一般会在肝脏及十二指肠周围区域分布,穿孔部位在胃和十二指肠后壁,则游离气体积聚于小网膜囊。若十二指肠降段穿孔,则大多数情况下肝肾隐窝内可见游离气体影。阑尾穿孔,阑尾区可见小气泡,邻近肠管扩张,阑尾肿胀增粗。除了定位外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的定性和病因分析也有很大价值。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穿孔因素,由于溃疡穿孔直径小,CT扫描虽不能明确显示其破口,此时溃疡病本身的CT征象,如胃肠腔壁的水肿、增厚,溃疡的龛影及穿孔周围的蜂窝组织炎、积液、脓肿等表现,可为病因诊断提供较有力的证据,上述CT征象并结合临床病史,术前还是容易确诊的。炎症性穿孔以阑尾炎穿孔最多见,急性阑尾炎穿孔后,CT显示阑尾壁肿胀、强化和阑尾周围积气积液以及周围脓肿,积气可以是小气泡状或位于脓肿腔中。

3.3当今胃肠道穿孔患者的常见病因

溃疡病的胃肠道穿孔最常见的病因,以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因溃疡穿孔一般较小,多在0.3~0.6cm,故CT扫描不易直接显示其孔道,此时溃疡病本身的CT征象,如胃肠腔壁的水肿、增厚,溃疡的龛影及穿孔周围的蜂窝织炎、积液、脓肿等表现,可为病因诊断提供较有力的证据。本组22例溃疡病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5例,胃溃疡穿孔4例,仅3例CT扫描显示溃疡穿孔缺损改变。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穿孔引发的气腹,其游离气体多聚集于肝周间隙和十二指肠周围区域,最常见于肝前间隙,呈新月形,该区域解剖结构清楚,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度,即使微量小气泡也可清楚显示。

3.4应用放射线确诊胃肠道穿孔患者时的注意事项

胃肠道肿瘤穿孔中以溃疡型肿块多见,CT表现除腹腔积气外,还可见胃肠壁增厚、肿块、溃疡缺损和周围淋巴结肿大以及邻近组织侵犯等中晚期肿瘤表现。选择适当的CT图像观察窗位,正确确定扫描范围和体位,对于提高检出率十分重要。在常规腹部窗位上观察位于前腹壁下方或肝内缘旁,小网膜囊腔内的少量气体或小气泡影时较困难易漏诊,改用纵隔窗位观察效果较好,必要时加做左侧位扫描,有助于提高检出率。肠袢间积液、肠壁增厚血肿以及肠系膜血肿等征象可高度怀疑肠穿孔。由于超声检查操作灵活,且对气体的照示敏感,因此,诊断的关键在于使游离气体位于腹壁后方而又能和胃肠内气体分开。但对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时间短者则易误诊为胰腺炎、胆囊炎或阑尾炎。超声无明显阳性征象,原因为是:穿孔小,由于胃肠壁平滑肌痉挛或食物残渣堵塞破口,使流入腹腔的肠内容物少,并被肠襻包裹,B超不易发现腹腔积气、积液;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如果损伤肠系膜,引起肠壁缺血,肠管可能发生延期坏死、穿孔。还有部分患者早期消化道穿孔初诊另外CT还可以发现肝脾破裂等外伤性改变。如CT检查未见腹腔内游离气体时,也不能完全除外胃肠道穿孔,尤其是阑尾脓肿穿孔的可能,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考虑。

4.结语

综上所述,CT检查较之常规腹部X线平片检查,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游离气体的检出率,而且还可根据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分布部位、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原发病变的CT表现准确的对胃肠穿孔患者进行确诊。解决了临床定位诊断难的问题,还具有简单快速、对人体无创伤、无辐射、适时显示、可以反复检查的优点。所以放射线对于胃肠道穿孔患者的确诊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喜亮;郑磊,胃肠道穿孔的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5

[2]王金显;曾祥;杜柏林,胃肠道穿孔的影像表现与临床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1

[3]孔祥军,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J].中国中医药,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