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充满互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充满互动

王玉楼

*黑龙江省讷河市二克浅镇文化学校/王玉楼

为了能很好地落实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优质的课堂教学,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自动”基础上的“互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互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创造性的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获得新知识,从而主动、自由地发展。

1动手实践,相互质疑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具操作既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概念:还能为他们主动探索提供机会。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悬念。当学生思维产生矛盾冲突时,教师要不时时机的引导,激励他们猜测、质疑,触发其想弄清问题的迫切心理,引发其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前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吗?由于学生刚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顺口就回答: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随后我在黑板写上3、6、9后,又写上13,16,19,23,26,29……

学生通过观察,意识到自己的方法行不通。他们急于解开谜底:这些数中,十位上的数是1、2的数都不能被3整除,十位上的数3、6、9的都能被3整除,这是怎么回事儿?看63,66,69又能被3整除,73,76,79,83不能被3整除,93,96,99又能被3整除了是不是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都是3,6,9的两位数才能被3整除……这样。学生在质疑中,思维不知不觉地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了。

2合作交流,相互启发

后现代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沟通”,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那种教师权威式的讲解与“独白式”的教学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互动,有效地互动需要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因此,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是有效互动的基础。平等的对话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合作,意味着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他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主题的凸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在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一个说一说他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梯形出现争执时,教师要充满期待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道理。在学生各自表述意见后,教师没有给予肯定与否定,而是径直走到一个学生的身边说:“老是想跟你握握手,跟你握手并不是我赞同你的观点,而是你在课堂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果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是多么单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争辩更趋激烈。在结论渐趋明显时老师对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你认为你的观点怎么样?”当学生说出如果这个平行四边形不能裁剪,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时,老师恳切的说:“你的退让,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了真理。”以上对话气氛是和谐的,场面是热烈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平等的对话,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的轨迹。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上少一些权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赏;就能对话走进课堂,就能打造新的课堂。

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单项交流的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以4~6人为一组,成员按质搭配,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落实具体任务,每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时间内向相互角色,使得每个人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2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当学生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后,适时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向学生提出: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各小组讨论很热烈,有的回答看图案;有的回答看字样;有的认颜色等。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加深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印象。

2.3创设学生积极思考的时空。教师要随时关学生状态:学生如何交流;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评价别人的优点、缺点。教师不要为了急于让学生汇报结果而把正在进行的“交流会”终止,也不能任由他们漫无边际地说,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同时,还要对各小组开展交流的发言顺序做出合理安排。教师要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相互合作学习符合学生乐于交流的心理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思考,表达的机会。例如,“做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0平方分米,它正好可以分成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道题时,学生分析后虽然很快否定了60&pide;2=30(平方米)。这个解法,但接下来却无人下手。经过深入的讨论,学生终于有了解题的思路;“正好分成两个相等的正方体。”“说明了这个长方体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对,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等于10个正方形面积之和,说以应该这样做;(60&pide;10×2+60)&pide;2=36(平方米)。”“长方体表面积相当于10个正方形面积之和,两个正方体有12个面。它们表面积的比是5:6,我们也可以这样做;60&pide;5×6&pide;2=36(平方米)。”像这样,学生之间相互点拨,相互启发,就能绽放出绚丽死亡思维火花。

3自主探究、相互评价只有植根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这一沃土上,学生的智慧发展才能根深叶茂。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让数学方法在启迪中生成,问题解决策略在生成中提高,学生的智慧在探索中凝聚生成。数学交流是指会读数学、写数学和讨论数学,能用数学语言来解释、阐述或证明自己在研究与解决问题中的猜测、过程和结果。而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好的问题能给人以方向和动力,能让人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能让探究者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努力迫近,那种没有目标的探究是毫无意义的冥想。因此,设计问题应该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这种问题应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他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做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做一试既灵的验证。当教师把关键性的大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放开手脚尽情的探索,是互动有了空间和迫切的需求。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生活中有时还需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请你们拿出课前发的画有平行四边形的纸,谁能想办法算出纸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在画,有的学生在量,有的学生在计算,有的学生和同学商量……这样的互动就成了学生内在的需求。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只有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试一试,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能有成功的可能。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呢?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自主探索得出五种不同的方法。通过探索和自主体验,学生不仅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法,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创新思维。

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和适当的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创新精神。

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相互竞争,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效地相互评价。例如,学习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竞争意识强,争论激烈,其评价也很适当。这样,学生在整论中评价,在评价中发展,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4诱导学习、相互促进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诱导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例如,学习两步应用题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开放式题目:“我们班要开展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准备从班费中拿出98元买体育用品(同时出示乒乓球、排球、篮球、跳绳的单价)。请你们安排一下,看看我们怎样买比较合理?”这样的题目具有开放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全班同学的兴趣,依据各种产品的单价作出合理的选择,这需要全班学生共同商讨。如此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相互促进。

总之,现代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动脑,努力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激情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发挥自身潜能,使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