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病人躁动的护理体会

/ 1

颅脑损伤病人躁动的护理体会

张子兰

张子兰(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122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174-01

“躁动”颅脑损伤的主要症状之一[1],临床护理比较困难,已引起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重视,躁动症状的出现,说明颅脑损伤的伤情较重,提示发生颅脑内出血、血肿形成及颅内压增高,甚至是脑疝的先兆,对其早期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躁动症状的及时准确发现则有赖于护士的精心细致的观察。因此,脑外伤病人“躁动”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365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中并发躁动症状的127例(34.8%)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7例,男91例,女36例:年龄0.5—20岁36例,21—50岁65例,51岁以上26例。躁动症状有:(1)定向力差,意识模糊、朦胧、嗜睡或浅昏迷等意识障碍;(2)精神兴奋:乱语,答非所问,幻觉,高声喊叫等;(3)运动兴奋,表现不安,躯体和四肢乱动,起床和挣扎,抗拒检查等。根据躁动的程度不同将其氛围轻度躁动与中度躁动两类,分类依据是:轻度躁动(+)表现为意识模糊、朦胧嗜睡、轻度乱语、不安。答非所问,躯干或四肢乱动,抗拒检查等;重度躁动(++)表现为意识浑浊、朦胧、嗜睡或浅昏迷、乱语,有时高声喊叫,极度不安,躯干或四肢不停地摆动和挣扎,常需旁人控制或使用镇静剂等[2]。本组轻度躁动86例(52%)重度躁动61(48%)。

2.护理体会

颅脑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处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而躁动症状的及时准确发现对颅脑外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111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并发躁动病人的护理有如下几点体会。

2.1提高“躁动”早颅脑外伤的重要性认识,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和发生脑疝的病人,其躁动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说明出现躁动症状,常提示伤情较重,有发生颅内血肿或脑疝的可能。应高度重视并发躁动的脑外伤病人,加强责任心和同情心,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

2.2脑损伤引起躁动的原因:1.颅骨骨折、颅底骨折出现硬膜外、硬膜下、颅内血肿in,压迫脑组织出现躁动。其中,包括脑外伤引起的硬膜下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2.脑组织病理改变,点状、片状出血及颅内由小到大血肿形成,产生脑水肿,引起颅内高压产生躁动。3.颅脑损伤合并四肢、脊柱骨折和其他脏器损伤,出现失血、缺血引起早期休克躁动。4尿潴留。排尿困难引起躁动。5.呕吐误吸入肺,出现呼吸道梗塞、呼吸困难,引起躁动。6.引发癫痫先兆或用药不慎出现肾功能受损,早期衰竭,也易引起躁动。7.脑疝形成早期出现躁动。

2.3提高对颅脑外伤“躁动”的识别能力:注意区别非颅脑损伤所致的躁动。如尿潴留、体位不适以及高烧休克,缺氧或头痛所致的躁动。

2.4注意观察躁动症状的程度:颅内血肿在重度躁动和轻度躁动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躁动程度越重颅内血肿的发生率越高。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详细描述躁动的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处理提供依据。

2.5做好躁动的基础护理:躁动病人表现为轻度意识障碍状态下发生精神与运动的兴奋症状。其意识状态呈朦胧、嗜睡、模糊、时而清楚时而不清楚,有时乱语、喊叫、肢体乱动,不安静等。因此,对躁动病人的护理应特殊对待。

2.5.1心理护理:病人喊叫、乱动应尽快纠正,但避免训斥或强行制止。可以利用意识清醒阶段或唤醒进行说服、引导,使之安静。

2.5.2生活护理:利用意识清醒阶段或唤醒进少量流食,病室保持光线暗淡。安静、无噪音。床单位整洁、干燥、柔软。床周围加床栏防止颅内血肿扩大或导致脑危象的发生,在医生指导下可适量镇静剂,注射后注意呼吸运动,避免发生呼吸抑制,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速度,做各种检查和治疗时动作要轻,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避免增加对病人的各种刺激。

2.6密切监测病情,详细记录,重点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瞳孔、血压、脉搏和肢体活动情况。发生病情变化迅速报告医生,抓紧时间,及时检查,早期确诊,在脑疝代偿期以前得到有效地手术救治。本组127例伴有躁动的颅脑损伤病人,经密切观察,发现躁动症状后而得到早期诊断,除2例病情极重外,均经及时救治而治愈。

参考文献

[1]吴运泉.中西医临床脑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224

[2]刘峥等.“躁动”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德临床价值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