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

李光华

徐州市沈场小校李光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现就此谈点粗浅认识及体会。

数学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时代的迅猛发展,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和较强适应能力,又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必须也只能进行素质教育。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萌发出的种种弊端,才能大胆地、彻底地摒弃和改造。教育观念的更新,才能促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素质教育之中,才能使素质教育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

数学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还要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更新,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书呆子,教学方法的更新,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精神,发展其智能。其次,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要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良好的素质。教与学的方法协调一致,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适量适度,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智能型人才。教与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一般有:教者创设情景、激发,学者产生兴趣,增强求知欲;教者启发、指导,学者思维探讨,发现规律;教者点拨、突破,学者得出结论。……

如教学“圆的周长”,不能简单地把求圆周长的公式应塞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公式生搬硬套地解答问题。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很久以前,人们常常遇到要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可是有时只能量出其中之一,无法量出另一个的长度。谁能首先解决这个问题,谁就是“数学家”,请同学们试试看。这样学生跃跃欲试,产生兴趣,增强求知欲。教者进一步启发、指导——“两着有什么关系呢?”学者积极思考,认真探索,动手操作,发现了规律——任何圆的周长始终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教者及时点拨突破:“任何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都等于三倍多一点,这个数是个常数叫圆周率,用‘∏’表示。那么圆的周长等于什么?”学者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圆周率。教师再补充说明,这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最早发现、得出较精确的圆周率的。同时教育学生要自觉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由于知识的产生形成,是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自己通过动脑思维,动手操作而发现的规律,得出的结论。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内涵就理解得深透、系统、完整,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灵活机动,且能记忆牢固。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锻炼了思维,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使其各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就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在获取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形成各自的基本能力和智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智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