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媒体的教育功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高校校园媒体的教育功能探析

曲涵

曲涵(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473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摘要:当前,校园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本文将高校校园媒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校园媒体的教育功能,为宣传高校形象、传播教育理念服务,从而找到更好的途径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校校园媒体教育功能

校园媒体是我国新闻媒体中的特殊一员。作为高校内部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既是高校做好宣传工作有效载体,也是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它直接面对大学师生员工,担负着促进高校改革、建设、发展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指出:“校园文化建设应加强广播、影视、报栏、专刊等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丰富精神生活,发挥正确的导向和宣传教育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主义文化设施和大众传媒对德育的积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今天的大学校园己远非昔日简单纯净的“象牙塔”。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在传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接受着外界的新鲜事物。而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途径,如此多元的信息内容,学生如何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分辨,去伪存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沟通引导,深化高校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健康的身心和完善的人格。

1.舆论引导。校园媒体在学校政策落实、新闻宣传、信息传递、培养学生等工作中效果突出,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在营造思想舆论和文化环境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校园媒体应利用其自身优势正确、及时、全面、深入地宣传学校各项改革措施和大政方针,发挥其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校园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占领舆论导向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杜绝错误思想和言论在校园内传播,对净化校园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维护社会稳定起到巨大的作用,为高校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2.信息沟通。高校的政策法规、教育思想、校风学风、典型事迹等都是通过校园媒体进行传播、交流的。通过校园媒体向师生传达信息,不仅便于师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还可以促进学校与师生员工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学校与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此外,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和新变化怀有浓厚的兴趣。校园媒体要充分发挥信息沟通的作用,旗帜鲜明地赞美校园里的真、善、美,批评校园内的不良现象,启发大学生弃恶扬善,端正态度,调整好自己的行为。

3.道德规范。大学校园是创新精神的摇篮,也是社会中最为纯洁的一片净土。所以,引导学生追求深层次的精神境界、建立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道德观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校园媒体应该将“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贯彻到自觉的行动中,深化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宣传学校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例,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同时,校园媒体还应发挥其监督职能,对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行曝光批判,提高学生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政治免疫力,用舆论的力量激浊扬清,鞭策后进,以高尚的道德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二、文化教育功能

文化教育功能是校园媒体存在的一大主要依据。校园媒体是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

1.知识普及。当前,科学知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这种形式,校园媒体要更好的利用自身传播特点引导学生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的知识教育观念,立足科技前沿,把握最新学术动态,及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知识。同时,以多种形式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丰富的科普知识、文化知识、技术创新等知识,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健康心理。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校媒体应围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人格、完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环境、维护心理健康等方面,开设心理咨询栏目,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促进大学生树立完整的健康概念,正确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3.指导实践。校园媒体要努力成为优秀大学生的引导者和培养者,努力为同学搭建一个综合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补充课堂教学之不足,从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校园文化。由于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同质性很强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年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比较接近,因此有着较为一致的文化需求,校园文化正是大学生文化生活需求的反映。校园媒体作为校园文化发展与传递的主要载体,在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发挥着吸引和凝聚大学生的重要作用。此外,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信息获取、人际交往、课余生活等各个方面对校园媒体的利用,所形成的新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文化生活方式,也使得校园文化有了新的发展。

三、娱乐审美教育功能

大学校园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不仅有显性的、刚性的、单一性的教育元素,发挥灌输和教育人的显性功能,同时还有潜伏在信息中的隐性的、柔性的、多方的情感因素,发挥着寓教于乐的隐性功能。校园媒体中的文字、音乐、图像等都是艺术创造的物化,作为提供娱乐和审美的载体,是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一大补充环节。不仅净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励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余智超.高校校园新闻的思想教育功能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谢宁生.高校媒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舆论引导作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