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特点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从学科特点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

朱红艳

无锡市中医院214000

摘要:发展至今,中药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传承与研究中,中药的作用与优势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的检验,早已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认可。本文将从学科的视角,试析临床中药学、中药临床学这两个药学概念的逻辑与内涵,以期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中药临床学;临床中药学

历经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即使在西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的今天,中药的独特的价值也无法被取代[1]。多年来,专家、学者始终致力于中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中药临床学领域也获得了一定突破,无论是临床治疗还是护理,中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有效、安全、科学与合理。笔者基于学科特点浅析两个概念: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学。

1临床中药学的探究意义

在中国,中药历史悠久,中药学博大精深,涵盖了多学科知识。但在临床药学领域,西药的研究热潮却远远超出中药学,也正是西药学的突飞猛进,对比之下,才能加突出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1.1提高用药安全性

这也是研究临床中药学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药只有在不良反应少、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它自身的疗效和药性才能被认可,才能服务于广大患者。长期起来,很多人对中药的认知有误区,认为中药比西药的安全性更高,可真实情况却是,不仅有本身就带有毒性的重要,还有很多中成药、中草药也会让人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就拿人们很熟悉的人参来说,它本身具有安神、强健体魄、除邪气、明目、补养五脏六腑等众所周知的功效,然而仍有一部人人在服用人参后表现出低钾症、抽搐等症状[2],而研究临床中药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中药给人们造成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1.2保证中药材的品质

我们生长在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方向不同、气候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中药材的作用、药性、成分也不同。研究临床中药学,可以区别不同地区生长的同一种中药材的差异性,从而更利于中药学在临床中有针对性地应用。

1.3提高药效

目前,各大医院都不同类型的中药,即使是治疗同样的疾病,也有多种中药可供选择,很多时候,临床对中药的组成成分、药效、用法、禁忌征、适应征等方面并不是完全清楚[3],以至于无法完全发挥出中药的作用,或者没有做到对症给药,对中药材造成极大浪费。中药的临床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常用的几种中成药的特点和作用。总而言之,中药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中药的效果,使其在临床中应用更加广泛,在保证品质、安全性的前提下起到最好的作用,为广大患者谋福利。

2临床中药学、中药临床学概述

前者研究的是临床中使用重要的规律,研究的重点内容是保证中药的安全、合理与有效,希望达成的是进一步减少中药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研究临床中药学,可以为临床多发病、多见病、各类疑难杂症的预防、治疗与护理提供科学的借鉴参考。

后者的研究对象是患者,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进行的,研究内容是中药、中成品对患者的作用。所以,中药临床学是一门囊括了多种知识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4],属于临床药学领域,与临床中药学一样,研究的重点依然是中药、中成药的合理、安全。

从临床中药学、中药临床学二者的概念中不难发现,临床、中药两个词是它们的关键词,在研究内容上,它们也极为一致,都是为了保证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时能够更加安全和有效,尽量减少副作用,发挥出中药的药效价值。但它们的研究内容又存在明显的区别: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更倾向于临床中各个科室的用药实践,而中药临床学的研究更倾向于中药药物本身,和临床中药学一样,中药临床学的理论指导也是中医药理,它是临床药学范畴,是站在患者角度开展的研究,重视临床中中药应用的科学性。

3临床中药学特点概述

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方法也很丰富,在研究中还应结合计算机等先进技术,通过中药药剂师、制药厂、药材收购单位等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与发展。

①研究的理论指导为现代中医学。历经千年,中医学理论体系已经相对完善,在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中意义重大。有很多基础性的学说囊括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比如五行学说、养生学、经络学、精气学说以及阴阳学说,上述学说让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更加人性化,更擅长站在患者的角度,强调中药治疗疾病的理法特点,给临床中药学提供了理论、实践双方面的指导;

②作为比较冷门的边缘学科,临床中药学有它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尤其是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一方面研究人员要有治疗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储备药物学的知识。临床中药学既属于医疗学范畴,也属于药物学范畴,所以这门学科比较边缘。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再针对性地做实验,得出最真实的中药药效反馈[5]。

4临床中药学未来的研究内容

①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应进一个完善,这也是临床中药学得以发展、进步的前提。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特别是很多内容过于抽象,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

②尽管单一中药药效的研究相对成熟,但联合用药的研究、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发挥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尚且不足;

③同样的药物,给药途径不同,最终的效果以及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也有差异性。因此,研究中要重视用药途径、药物剂量、用药时间、疗程等方面的内容,明确最佳的给药途径,发挥出中药的最大药效,并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结束语

临床中药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形式,应该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还需要为中药临床学方面的研究培养专业性强的高质量医疗人才。做好临床中药学、中药临床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让中药、中成药的应用更加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树焕.从学科特点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8):159.

[2]曾聪彦,梅全喜.医疗机构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药师,2015,18(7):1136-1139.

[3]曾聪彦,曹俊岭,梅全喜等.中药临床药学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J].中国药师,2015,18(10):1735-1739.

[4]孙洪胜,曹俊岭,梅全喜等.试论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J].中国药师,2016,19(3):510-512,513.

[5]梅全喜.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策略[J].中国药师,2015,(6):95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