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闫重鹤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原则

闫重鹤甘肃省古浪县古浪初级中学733100

所谓课堂教学的结构,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或“环节”)及其顺序。它体现教学的整个过程,反映教学的组织形式。所谓优化教学结构,则指的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最恰当地解决教学过程中要素的组合和程序的编排,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母系统,其中包括许多子系统。

按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原则,我们首先要强调的是结构的整体性原则。课堂结构是指课堂诸要素(如教师、教材、教法等)之间的组合排列。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所需要的也没有别的,也只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这实际上是在强调教学不能只重视局部,要着眼于整体优化,从整体目标出发,研究课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和相互制约的规律,使各要素相互协调。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开放动态的双向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也应该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而语文教学过程也同样是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感知、理解、应用和巩固的心理流向过程,因此,注意学生的心理规律,树立心理学原则也非常重要,比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学科特点,我们可以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来确定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心理轨迹和理论框架。赫尔巴特说:“教育者的首要科学,虽然不是全部科学,是心理学。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的概括,均在心理学中从因到果地陈述了。”所以,我们在实施课堂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习心理、接受心理等影响因素,按照心理学规律和教育学规律办事。

课堂结构优化一定要研究语文学科特点。语文是一个兼具人文和工具属性的学科,加上它在教学上的语言性、情感性、形象性等特点,决定语文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特点。语文学习中的心智活动有两个鲜明的个性特征。一个特征是,心智活动始终借助内部言语展开,同时大多要伴随动口、动手等“动作技能”;另一个特征是,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以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为例,从训练的角度看,阅读能力大体包括六个要点:整体感知内容;深入领会内容含义;把握行文思路;理解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揣摩语言妙处。不言而喻,阅读的全过程就是内部言语的流动过程,同时,常常要辅之以动手、动口等动作技能,如读读课文,画画要点,分分层次,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等等。“口诵心惟”生动描绘了阅读心智活动的这个特点。

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个动态系统,其外化的直接形式就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活动设计的质量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活动首先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即师生的双向刺激——反馈系统;从学生的活动层次看,又是群体的多边活动,即学生群体内的多向刺激——反馈系统。设计教学活动,要兼顾两个系统的活动质量,特别要追求学生群体多边活动的质量。学生群体接受教师每一个“刺激”,都不可能形成相同层面相同质量的反映,必然出现差异。特别是在讨论某个问题,完成某项操作的时候,差异表现得就更加明显。这种差异,是课堂上形成“交流——相互影响——推进认知活动”的情景的基础和根据。可以这样归纳: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应当与教学内容固有的特点相协调,应当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协调,教学活动设计追求的正是科学而艺术地创设能推进学生认知活动的课堂情境。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GS(2017)GBH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