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用于健康教育的现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3

手机短信用于健康教育的现况

魏蕾1姜润生2张开宁1

魏蕾1姜润生2张开宁1(1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1;2昆明医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关键词】手机短信健康教育

1手机短信的分类

随着e时代的到来,日趋多元化、便捷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正对传统交流方式进行无条件地刷新,现在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相互问候以及表达各种情谊的重要交流手段。手机短信的分类和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1手机短信根据对象不同、时间不同、目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

1.1.1节日祝贺比如生日祝福、新春元旦、中秋节、国庆节、圣诞节、国庆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

1.1.2有关重大事件的信息传递:比如申奥成功、汶川地震、神州七号等;

1.1.3表达思念父母和子女、朋友、同学等;

1.1.4商务交往开会、洽谈、致谢等;

1.1.5娱乐幽默;

1.1.6其它

1.2随着手机配置的不断提高,以及功能的完善,可以根据发送信息内容不同,将短信息分为以下几类。

1.2.1SMS文本短信服务。短消息的内容可以是文本、数字或二进制非文本数据,但每个SMS容量平均有140字节,一般不超过60个汉字。如果用户关机或不在服务区内,短消息可存储在短消息中心,待用户开机后就可以自动收到。

1.2.2EMS增强型短信服务。可传输包括文字、图像、动画或铃声的讯息,但只是简单的黑白图片,简单音调和动画。基于普通网络,计费方式和普通短信类似,一般都是按照发送的字节来计算,一般情况下发送一条包含一个简单图片的EMS按2~3条普通短信收费。

1.2.3MMS多媒体短信服务,俗称彩信。MMS的全称为“MultimediaMessageService”,直译为“多媒体短信服务”。MMS多媒体短信是完全一种完全不同于普通短信的一种信息服务,它属于现在SMS短信的一种升级服务,能够发送彩色图片、文字、音频流以及铃声,基于SMTP协议进行收发,有点像普通的电子邮件。

1.3另外,由发送方式来分:可分为一对一发送和短信群发。

2手机短信用于健康教育的现况

2.1国内手机短信用于健康教育的现况:

目前,国内手机短信用于健康教育的状况鲜有文献记录,仅能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报道查阅到,以下是检索到的国内有关手机短信用于健康教育方向的资料信息。

2.1.12004年9月起浙江省疾控中心与浙江联通联合开通手机健康短信,手机短信成为健康教育新帮手[1]。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手机短信在健康教育和灾害预警方面的作用,浙江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与浙江联通联合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短信服务。从2004年9月1日起,联通手机用户只需发送一条短信,就能定期收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健康短信,不但可以及时了解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流行病发生、发展的情况,还可以掌握日常养生保健的各种知识。订阅该信息的用户每个月只需花2元钱,就可以收到每天不少于一条的健康短信。

2.1.22006年8月河北省威县充分发挥短信平台作用,利用手机短信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

河北省威县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办于2006年8月6日分别与河北移动通讯有限责任公司威县分公司和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威县分公司签订了利用手机短信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的协议。县项目办制作艾滋病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信息等短信内容。移动和联通公司负责对短信的发送。约12.5万威县手机用户获得了短信息。通过宣传,部分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接到短信后到县疾控中心接受了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该活动既提高了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减轻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心理,同时又宣传鼓励了高危人群接受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

2.1.3上海市长宁区疾病控制中心2007年建立了健康教育短信平台,只要居民申请,就能得到免费的健康知识短信服务,深受居民欢迎。

2.1.4山西大同市利用手机短信宣传控烟。

2008年1月大同市健康教育所开展了“控烟短信传万家、财富健康大赢家”传播活动,并专门编写了8条有关控烟的短信,遴选出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学生、医护人员、出租车司机、农民工和媒体记者等多方人士组成了控烟短信发送团,在春节期间,利用短信拜年的形式进行控烟短信的发送,开展控烟知识宣传,倡导人们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共创健康无烟环境[2]。

2.1.5广东省高州市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手机短信成为方式之一。

市区各学校通过设置心理信箱、回音壁、手机短信、热线电话、QQ聊天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辅导,并作好记录,开展跟踪辅导。

2.2国外手机短信用于健康教育的情况

检索发现,世界上已经有部分国家将手机短信用于健康教育方面。多是用在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测量指标监控和督促病人坚持服药以及将手机短信用于体重控制和部分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中。

2.2.1手机短信用于坚持用药和慢性病管理。

2.2.1.1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市,怀特玛区卫生委员会制定了一个试点项目,试图用发送文字讯息的方式提醒病人(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即将实施的诊治措施,或给病人(尤其指心理健康的病人)指导用药[3]。其构想是利用短信作为提醒和支持工具,以鼓励个别病人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参与他们的健康管理。

2.2.1.2韩国汉城研究者邀请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利用手机短信和无线网络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葡萄糖水平进行六个月的干预,目的使其保持血糖浓度接近正常范围[4]。参与者被要求每天通过手机短信输入他们的血糖水平、饮食和运动日记发送给指定护理人员,然后由后者提出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最受糖尿病控制的优化建议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回复给患者。该研究显示通过一个护理人员的手机短信干预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2周后,患者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平均减少了1.1%。

2.2.1.3挪威通过手机短信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

本项目测试了通过手机短信服务得到糖尿病人信息的可行性,并通过访谈评估了用户满意度。糖尿病患儿的家长表现了对手机短信服务的积极态度,并表示愿意继续使用。可以看出,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资料似乎是可行和可靠的[5]。

2.2.1.4英国诸如全国卫生服务系统(NHS)及基层医疗服务系统,医务人员发送短信息给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提醒他们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按时服药。

2.2.2手机短信用于肥胖者的体重控制与反肥胖的健康教育中。

韩国,在一项以社区为基础的反肥胖方案中,使用手机短消息服务(SMS)以促使肥胖者的行为改变[6]。手机短信被用于每周向参加者发送有关饮食、运动及行为改变的内容,在后续的评估调查中显示,大多数参与者对通过手机短信传播健康知识的方式感到满意。SMS(短消息)在推动社区卫生中心体重控制与反肥胖的健康教育中,可能是行为改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2.2.3手机短信用于HIV/AIDS的防治

在菲律宾,支持者利用菲律宾手机用户每天1.4亿文字传输量和基于Web免费服务的独特优势,于2003年将手机短信做为一个技术驱动的信息和通信技术项目在部分地区通过基于Web的免费的SMS技术向高危人群发送有与关艾滋病毒/艾滋病的知识、新闻、信息、警示等内容,以促进艾滋病的预防[7]。其项目评估表明,定制短信的500多用户中97%的用户接受这种新形式的信息服务。考虑到手机占有率和信息渗透率的逐渐提高,这种新式的艾滋病防治宣教方式将逐渐收到更多人欢迎。

2.2.4手机短信用于有关性健康知识的传播

2.2.4.1澳大利亚2005年,短信息服务在有关衣原体感染(运动)中的作用研究。大多数被研究对象承认制定短消息服务是获得健康信息资源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渠道[8]。

2.2.4.2新加坡一批医生使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向青少年传播性教育和有关性知识。

2.2.5手机短信用于戒烟运动中

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研究者使用短信以协助病人戒烟[9]。早期结果表明,短信可作为戒烟者健康教育中一个成功的支持工具。

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目前,国内手机短信用于健康教育的状况仅限于向某些较大的群体统一发送有关健康知识等的信息,很少有针对某一特定群体定时、系统地将手机短信用于疾病的防治等健康教育方向。而借鉴国外经验,在慢性病的防治、HIV/AIDS、戒烟、减肥以及其他一些健康知识的传播方面,手机短信是一个较为新颖并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途径和工具。以短信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不但能够发挥短信传播信息具有的互动性、针对性、渗透性、有用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可以避免一些敏感问题涉及到的隐私权和保密权等难题,使健康教育更人性化。手机短信拓展了健康教育新渠道,一人收到可多人分享,提高了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浙江在线新闻网站.[DB/OL].http://www.zjol.com.cn,2004-09-06.

[2]大同政府网.2008-01-29.

[3]YvetteHodgson,ShortMessageServiceasASupportToolInMedicationAdherenceAndChronicDiseaseManagement,KnowledgeManagementApplicationsinHealthCare,1September2005.

[4]Kim,Hee-Seung.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ofanurseshort-messageservicebycellularphoneforpeoplewithdiabetes.IntJNursStud.2007Jul;44(5):687-92.Epub2006Apr17.

[5]Wangberg,SiljeC;Arsand,Eirik;Andersson,Niklas.Wangbergsc,ArsandE,AnderssonN.Diabeteseducationviamobiletextmessaging.JTelemedTelecare.2006;12Suppl1:55-6.

[6]Joo,Nam-Seok1,Kim,Bom-Taeck1.Mobilephoneshortmessageservicemessagingforbehaviourmodificationinacommunity-basedweightcontrolprogrammeinKore.JournalofTelemedicineandTelecare,Volume13,Number8,December2007,pp.416-420(5).

[7]AlfarasDM.PYDINews:AnICTforHIV/AIDSeducationprogramme.IntConfAIDS.2004Jul11-16.

[8]Wilkins,Alexa;Mak,DonnaB.SendingoutanSMS:animpactandoutcomeevaluationoftheWesternAustralianDepartmentofHealth's2005chlamydiacampaign.HealthPromotJAustr.2007Aug;18(2):113-20.

[9]WeingartenSR,HenningJM,BadamgaravE,KnightK,HasselbladV,etal.Interventionsusedindiseasemanagementprogrammesforpatientswithchronicillness–whichoneswork.Meta-analysisofpublishedreports.BMJ2002;325:9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