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一个徽州砖雕门头的重生记

/ 3

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一个徽州砖雕门头的重生记

李练英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是关于中国当代建筑创作中传统与创新的话题,通过一个砖雕门头重生的案例,探索对传统的理解、对创新的解析乃至对中国建筑文化样式系统的展望。

关键词:传统;创新;砖雕门头;重生;建筑文化样式系统

一、几个基本概念

1、传统(Tradition)

《维基百科》解析:传统指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习惯等等。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百度百科》解析:狭义的传统就是原始社会部落时代的首领传承,以及后来中国家天下的皇基传承。广义的传统包括:精神、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等社会因素。

2、创新(Innovation)

《维基百科》解析:在人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生所有以前没有的设想、技术、文化、商业或者社会方面的关系。创新可以指思想,事物,过程或服务中的质变和量变。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百度百科》解析: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3、近百年来的建筑话题

从1925年吕彦直以传统创新的殿堂形式赢得了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开始,到华盖事务所以西式构图加中式装饰符号设计的南京外交部办公楼,再到前两年普利兹克奖王澍一直致力于以宋画山水理念进行创新设计;另一方面,外来建筑师先后涌进我国,从90年代著名的美国SOM以中国密檐塔为原型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到扎哈.哈迪德以空中四合院为创意的北京银河SOHO,再到最近让.努维尔以三维的中国书法"一"字为造型中标的中国美术馆新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本土上的建筑设计曲折地往前发展,其中,传承、弘扬传统或者在现代创新中融入传统、地域,一直在探索、前行!

二、机缘的一次创新

几年前,深圳wk企业某领导收集了一批徽州的砖雕门头残件,欲在其现代化的5楼办公室前的空中花园(4X4X10(H)米)中以砖雕门头残件为主题进行改造。于是,一个关于砖雕门头重生、关于传统与创新的故事开始了。

1、传统构件

近现代城市化、文明趋同化的强势发展,瓦解了传统建筑的生态系统。农村里,大量代表着昔日辉煌的传统建筑要么日渐冷落,要么被整体或者拆成一块块构件进行零售。城市中,随着急促的现代化进程,大量的传统民居像垃圾一样被推倒,代表着传统文化精华的一些传统建筑几乎灭顶,只有一些尚有利用价值的构件被一些有识之士或传统文化爱好者进行收集。这些散落的建筑构件的归宿,或放之博物馆,或放之私人高档会所作为室内局部装饰,或仅仅作为单件工艺品欣赏,或束之高阁不见天日。

而本故事的主角--徽州砖雕残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人收集,存放,期待某个机遇重新出场。

2、砖雕门楼的前世

砖雕,由东周瓦当、汉代画像砖等发展而来。至明代,砖雕由墓室砖雕发展为建筑装饰。砖雕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故事等图案,甚至用深浮雕、镂空雕等,是传统建筑雕刻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在南北各地拥有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

徽州砖雕门楼

徽州砖雕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作为民居出入口标志的徽州砖雕门楼,造型多样,有垂花门楼,字匾门楼、四柱牌楼等数种。砖雕门楼是建筑外面最重要的装饰面,在一片平平的粉墙中镶嵌着异常复杂的砖雕,本身就是一副很美的构图,更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是徽派建筑艺术高度发展成熟的标志。

砖雕门楼基本构成为在大门外框上方,用水磨青砖砌成的向外凸出的线脚装饰,门框以上,仿木构门头的方式,由下而上分别为下槛、字幅、上槛、垂花柱、门镫、线脚,顶上附以瓦檐。

三、重生的三部曲

1、整体与部分的认识

根据整体与部分的哲学解析,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事物作为整体中的部分与它作为相对独立的对象是有质的区别。传统构件作为某系统的部分时,只具有记忆历史、再现环境片段等功能,是不能承载当时完整的环境信息,不能完整传达当时的空间环境和文化思想。

对本案的砖雕残件来说,如果只作为一件雕塑工艺品展示,它能传达的也只有雕塑形态及工艺技法等片段涵义;如果把砖雕残件纳入砖雕门头系统,那砖雕门头就上升为一个有特定内涵和指向的建筑符号;再把砖雕门头置于空间秩序与相宜环境中,其就完整地反映出整个艺术、文化、审美和哲学思想体系。

因此,对于砖雕残件的再利用,我们提出创造性的新系统与空间秩序,使其获得完全意义上的重生;同时,也改变提升原来的环境秩序与意境。

2、重生的3层次

第一层次:保护并突出砖雕残件本体

收集的砖雕残件不成批也不成套,砖雕残件来源也无从考证。通过质量及类型筛选,勉强大致拼出一个门头的骨架:屋檐(缺)、挂落、门镫(缺)、上幅、上槛(缺)、垂花柱(缺),画幅(花板)、下槛(缺)、下幅(缺)。残件本身质量尚可,砖雕雕刻精美。首先确定再利用的原则是先保护砖雕残件本身的原真性。所有的修复、安装都不能改变砖雕残件本体;所有的配套新建都不能改变、混淆砖雕残件的属性,也不能抢夺砖雕残件的主角性。

第二层次:重建门头系统

面对砖雕残件重建砖雕门头系统,其他部件怎么修复?再去收集一批残件或者新烧制一批都不符合时代精神。而且,新的部件必须具备可识别性,同时又能与砖雕残件和谐共处,构成一个门头系统。结合空中花园空间狭小及现代装置艺术原理,我们创造性地设计出一个平面化的立体复合门头:砖雕残件按其在门头体系中的位置安置,其他部件运用100厚的人造水晶,按照立面投影原理,在水晶里进行激光立体雕刻,成为新的配套部件。砖雕残件与水晶新件组合成一个平面化的全新门头,创造出一种既历史又现代的秩序。

新的门头系统

鉴于砖雕残件与人工水晶的特性,我们研制出一套可拆卸的型钢干挂体系。所有的构件都可以像面砖那般镶嵌在龙骨架上。透明的人工水晶构件背后衬托了黑色的钢板。白天,在自然光的照射下,透明的人工水晶在黑色的衬背下,立体雕刻的门头立面若隐若现,基本显示为黑色,成为砖雕残件的相框与背景,突出历史构件的主体性;晚上,人工水晶后的LED灯带亮起,立体雕刻的门头立面晶莹剔透,与苍桑的砖雕残件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和而不同的门头。

白天实景

晚上实景

第三层次:重置空间环境

砖雕门头所在的空中花园是个4米见方10米通高的空中庭院,东南两侧通高玻璃开向办公室,西北两侧通高白色石材实墙,显得十分狭窄高耸。重置空中花园,新的平面化的门头紧贴北面石墙成为主角,正对主入口,成为对景标志及视觉焦点(南面为空中花园主要人流来向)。新的门头重新定义了花园的空间界面——由原来虚实相对的向心型转化为由南而北的序列型,把南面入口、空中花园、北墙后办公室全部纳入新的空间序列。

空中花园改造前

其他环境按“主题突出、少而精、尽量利用天然景物、处理好墙面与地面”1庭院理景原理来配套。通过对水、石与花木的精心选择,一棵小型罗汉松、一棵芭蕉,、一簇爬藤、几支修竹、几块太湖石、多簇松草,从品种、数量、态势与搭配上达到少而精的境界,成为一处具有浓郁江南氛围的小庭院花园。

至此,从砖雕残件保护、门头系统重建、花园空间环境重置逐层推进,本故事的主角砖雕残件在一个现代建筑的空中花园中得以重生。传统构件作为最基本传统文化元素,为当代建筑的创作提供灵感,甚至纳入新的建筑体系中产生全新的涵义,让传统得以在新时代建筑里创新性地继承、发展、弘扬。

四、重生的思索

建筑创作如何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构筑当代的建筑文化样式系统,是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使命,其中传统、创新是其中的核心命题。对于传统与创新,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传统及创新?

1、理解传统

如果我们把传统仅仅限制于传统建筑的形制、样式、材料等具体物质形态上,就会落入符号化与表层化的肤浅,就会落入低层次的创造及仿古造假等俗套;如果我们把传统归于意识形态等形而上的道,就会产生曲高和寡浮于飘渺无处下手的境地。也许,传统,并没有那么固定与僵化,尤其是建筑领域的传统,更是跟我们自身生活生产等人类活动基本范畴息息相关的。著名建筑师王澍说过:“如果你是对生活做出来的建筑,它就会非常有意思,上帝造新城的时候,就是在造人类的生活”2。对待传统,不仅需要哲理及理论,更需要从我们身边的生活还有生活的主体开始就行。延续生活情感以及表达生活中人的审美追求,就是对传统的最好态度与践行。

大屋顶是不是要延续的传统,答案不一定,因为那仅仅是传统的一种外在形式;但是合院类空间要不要延续,这个是肯定,因为这是符合行为心理学的理想人居环境;传统商业街是不是要延续的传统,同样是不一定,但是传统商业街的空间尺度与环境氛围,也是肯定的。同样,在不同的地域设计文化类公共建筑,必须兼顾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考虑他们的共同情感,这在乾隆时期的承德外八庙设计与今天在新疆甘肃等地的公共建筑设计不约而同地一致。现代的文旅小镇成为旅游地产的热门,也是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更高层次的人居环境与消费需求的结果,这个与明清时代大行其道的从皇帝避暑山庄到文人士大夫造园运动何其相似。

黄翔鹏先生曾经说过“传统是一条河流”3。传统是流动的,有生命的,会注入新的事物,向前的。所以,对建筑创作,传统,不仅仅是传统的建筑形式,更多的是建筑空间,是建筑背后的人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共通情感,甚至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审美哲学。

2、理解创新

创新是建筑设计(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经济、坚固、美观。)的灵魂,也是每个建筑师的立身之本、一生孜孜追求的理想。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渐进式创新,再运用式创新。以下以建筑设计为例,分析理解创新。

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这个比较好理解,就像王澍的宁波博物馆的片瓦墙,还有现在流行的工业厂房改在为创意园。

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这个就好比地域主义对现代主义的修正,如阿尔瓦.阿尔托的红砖建筑系列,产生了一系列的具有地域特征人文气息、乡土气息的建筑。

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这个应该归结为个性建筑,现在最出名最红的莫过于扎哈.哈迪德,利用参数化工具结合其特有的线性空间及透视效果,创作出全新形式的建筑,在全世界攻城略地,个个建筑都是标新立异无出其右。

3、思索与展望

艺术批评家栗宪庭在与非常建筑工作室张永和的对话中说:“近百年来,我国在与传统文化决裂之后,又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中,没有真正接受西方的价值系统。从‘西体中用’,到‘西体’变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其中支撑我们文化的,只是注重短期效用的政治功利主义。这种价值标准,就不可能建设一个相对恒定的文化样式系统,所谓传统文化,所谓西方文化,对于今天的现实空间,就只是一种以功利主义的态度,随不同的使用目的,而随意摘取的文化样式中的碎片。”4

可是,就算是碎片——就如以上的砖雕门头重生设计,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再运用式创新。等探索与创新类型上多元化了,数字上多量化了,也许就会从量变产生质变,就能慢慢拼出一个新的系统,一个我们孜孜以求的当代的中国建筑文化样式系统!

注释:

1潘谷西《江南理景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P9

2王澍《建筑师是重要又危险的角色》,南方人物周刊2014

3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

4《建筑是不适合幽默的——张永和栗宪庭对话》艺术世界杂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