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控制与人的安全行为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安全风险控制与人的安全行为浅谈

刘莹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参与,必须对安全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必须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一个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树立高度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遵章守纪、自我防范的意识。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1.抓好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贵在实施,在实施中让每一个员工树立起每时每刻讲安全的理念,通过体系文件的运行,严格操作规程,克服工作随意性大,安全监督不到位,违章冒险作业等现象,真正把“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首先我们必须做好人的安全心理教育,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教育方法,只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抓住不同类型人的安全心理活动,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教育,就会使教育和心理形成共鸣,强化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第二我们要正确运用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安全行为是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操作、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从一个系统整体来说,因为各单位生产性质不同,存在着相互交叉、多环节衔接作业的特点,所以就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建立和健全个人自我安全保护制度。从制度上确立员工劳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地进行安全保护。

2.杜绝“三违”,提高安全意识

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员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存在某些行为上、心态上、思想上的障碍,不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这类行为上、心态上、思想上的障碍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对安全生产规程并没有真正理解,看不到违章操作的严重危害性;对安全生产规程感到麻烦,图省事、求简便而不去遵守;因抢时间、赶速度,而忽视、忘记安全生产规程;对自己的熟练技术过分自信,心存侥幸,麻痹大意;逞强好胜,表现为胆大妄为的冲动,明知故犯;因为身体疲倦,精神松懈,注意力分散而顾不上安全生产规程等等。在工作中,个别员工明知是违章作业,但他们还是在不安全的环境下操作,违反操作规程,结果发生了事故,给个人或家庭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单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因此,安全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消除人的行为上、心态上、思想上障碍入手,对症下药,让员工明白遵章的必要性、违章的危害性,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思想素质,推行标准化作业和安全岗位层层负责责任制,强化落实,使员工自觉控制和减少不安全行为。通过这些方法,使员工逐步消除抵触、违反、消极、侥幸、松懈、逞能等思想障碍,增强“我要安全”的自觉性。

3.小结

总之,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人是关键要素。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需要安全生产行为的主体——人从思想认识到心理、行为都来一个大的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检查、整改、督促、引导等工作,使安全生产成为人的自觉行动,才能确保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