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潘学兵林小珊涂腊根

潘学兵林小珊涂腊根

(广州医学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180)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康复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它与该专业后续课程,康复治疗工作的成败往往与其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程度的高低,尤其是解剖学知识熟练程度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而同时陈旧的解剖学教学模式也不能适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了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更好的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服务,本文阐述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解剖学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01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康复医学得到迅速发展。而如人体运动学、康复功能评定,作业治疗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有密切联系。调查发现,康复治疗工作的成败往往与其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程度的高低,尤其是解剖学知识熟练程度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解剖学知识的缺乏与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在操作中的失误密切相连,同时陈旧的解剖学教学模式也不能适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因此改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模式显得非常必要。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1缺少实用性、有针对性的专业教材

目前我国高职康复治疗专业的解剖学课程缺乏专用教材,现用的规划教材除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使用外,同时也供护理、检验、药学、影像、临床医学等专业共同使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的目标要求有其特殊性,它侧重于掌握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内容,如注重骨连结、肌肉、神经系统内容的掌握,解剖学不少内容相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来说偏多、偏深、不实用,而在后续的专业临床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与康复治疗专业和岗位需要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却远远不够,影响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达到教学的要求。没有根据专业要求合理安排学时,这样就使得解剖教学不能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点相结合,解剖学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间的联系也不够系统和紧密,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性的广度和深度[1]。

1.2缺乏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解剖学教师

解剖学教师大多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不能将解剖学知识和康复治疗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与临床医学专业雷同,仅仅介绍解剖学知识,不能突出康复治疗专业的运动解剖学和体表解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

1.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低

该专业学生不少学生从其他专业调剂来的,相比之我校护理、检验、影像等老牌专业来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对未来动力和信心都不足。解剖学课程都安排在第一学期。刚踏入高职院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新生,由于恐惧、怕脏和怕福尔马林气味,不愿意多看标本、尸体,学习不主动,加重后来学习的困难。况且解剖学内容多、术语多、概念多,对于初次接触此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抽象枯燥、难学难记。学生往往因跟不上学习进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面对紧张的考试只有死记硬背,其效率不高,事倍功半。即使记住也会很快遗忘,人体结构掌握不清,不但影响到今后的康复专业学习,也为今后的临床康复工作埋下隐患。

二、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2.1编写专业性教材

要尽快开发和编写出体现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具有职业特点,适应岗位需要,专业适应性强的课程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之本,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新教材内容要少而精,以“够用、适用、好用”为原则,避免理论上偏难、偏深,面面俱到。针对专业特点突出重点,可以较大幅度删减脉管系统和某些内脏学方面内容,新增一些人体测量、骨关节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徒手肌力检查、人体发育学等有关的解剖知识等。把解剖学教学的内容应与临床的康复治疗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2.2提高解剖学教师康复专业素质

目前解剖学教师主要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知识了解甚少,不能将解剖学知识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2]。解剖学教师一定要研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和了解康复专业后续临床课程,听临床课的同时,深入临床康复实践。对他们进行定期康复培训或进入康复科室进修,使其应适应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将解剖学与康复治疗技术紧密联系起来,了解康复治疗师工作中最需要的哪些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以适应康复事业发展,满足康复治疗专业的需要。教师还要在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上要不断创新,将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素质良好、康复治疗技术熟练的高层次康复治疗人才。

2.3结合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兴趣

要使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的康复治疗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剖学教学就必须合理,以康复治疗操作技术为中心来调整教学计划,使解剖学能更直接地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在阐述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应联系康复治疗技术,例如人体的体表标志、关节活动的范围、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等解剖学教学内容,强调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力度的掌握,定位骨性标志、肌性标志,准确做出关节的运动、肌的收缩动作等。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常见疾病症状产生的原因,如分析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颅底骨折、肩关节脱位、踝关节扭伤、肩袖损伤、腕管综合征、小儿肌性斜颈等的解剖学原因,感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2.4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裁减,例如:在讲述“内脏”部分时,只简单介绍每一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功能,其他详细内容学生自学,从而保留了该章节的主干和框架。而与该专业密切关联的部分要精细讲解,例如:运动系统、神经系统、上肢、下肢及脊柱区等章节。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即能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又突出了专业特色。

2.5适时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应盲目堆砌,而应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3]。康复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一般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刚接触这门新的课程,不知该如何学习,此时我们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而且还要教授他们学习方法。可以选择“案例引导法”。例如:我们在讲完关节后提出相关问题要学生思考,我们平时登山,上山和下山,哪一种情况容易损伤踝关节,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半月板,哪一侧较为容易受损。通过提出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解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在学期中后段,学生对解剖学学习已基本入门,我们运用多种PBL教学法,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改善教学效果。

2.6改善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示教标本,示教标本可以弥补学生实地解剖的不足,从而满足教学需要。以前十多人围绕一个实验操作台,能参与动手操作的只有3-4人,大多数学生在旁边观看,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现象,按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解剖好的标本,经教师对重点和难点等主要结构进行示教,学生观察、辨认,同样起到了实践效果。开放实验室和陈列室,近年来,由于尸体来源紧张,标本损耗量大,如果只靠课堂时间,学生很难完整地观察到当天所学的内容。为此,采用周一至周五开放实验室和陈列室的方式,陈列室标本重要结构都配有标注,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习。总之,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学生认识到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增强了对人体解剖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总之,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们对解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尹宪明等.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036

[2]朱敏等,四年制康复治疗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解剖学杂志,2010:573-574

[3]邓树权等,解剖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38-39

基金项目: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教科研项目(编号:2009q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