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预习习惯培养的几点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习惯培养的几点尝试

张利各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实验小学张利各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养成有效的预习习惯。在激发预习兴趣、教给预习步骤、营造预习氛围等方面有所突破,使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步骤,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有效预习习惯兴趣方法氛围

一、激发预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提高预习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预习的作用和乐趣,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1.介绍内容,激发预习愿望。在预习那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如《倔强的小红军》、《半截蜡烛》、《丰碑》前,教师可以利用下课前布置作业的一两分钟时间,先用课文内容设置悬念,绘声绘色地讲一小段故事,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会在课后迫不及待地读相关课文,预习兴趣被自觉激发。

2.简介作者及背景,开阔预习视野。在预习《桃花心木》、《匆匆》、《养花》之类的课文前,教师可以将林清玄、朱自清、老舍等的资料介绍给学生,也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这些大作家的故事和写作背景。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的预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3.推荐作者作品,拓宽预习空间。在预习《最后一头战象》、《卖火柴的小女孩》、《瀑布》之类的课文前几周或几个月,教师就可以将沈石溪、安徒生、叶圣陶等的其他作品先呈现给学生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叶圣陶的散文都会给孩子们以文化熏陶和享受,当他们再接触到这些作家的作品时,就不会再有生疏感,预习兴趣被立刻激发。

4.进行感情朗读,营造预习氛围。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引领学生自觉预习的金钥匙。在预习《西风胡杨》、《荷花》、《莲叶青青》之类的课文前,教师可以抽时间请学生欣赏配乐朗诵,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这些文章的意境美,从而产生认真预习的愿望。

二、掌握方法步骤

1.单元总揽,高屋建瓴

预习课文前,先了解单元目标,预先形成整体的单元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居高临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同时也便于对比和总结。

2.辨别体裁,对症下药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例如,记叙文的事件及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基本写法等。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就能选准角度。

3.分析题目,体悟情感

有道是“题眼即文眼”,不同类型的题目往往暗示着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感悟。有的题目启人深思,例如《钓鱼的启示》、《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等,文章的内容往往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有的题目则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说明或记叙的对象,如《珍珠鸟》、《狼牙山五壮士》等。

4.熟悉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往往影响作品的风格。如《桂花雨》的作者琦君,她一生漂泊,在记忆深处令她久久难以忘怀的是家乡的桂花,难以割舍的是家乡的“桂花雨”。难怪在课文中总是飘溢着甜美的桂花香味,充盈着快乐的摇花童趣,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在预习中适当地查阅作者资料或时代背景不但有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课外知识。

三、营造预习氛围

1.科学布置预习作业

翻看学生的预习作业本,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通常的预习作业不外乎以下几种: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写出生字词的部首与音序,解释词语,组词,分段写段意,概括主要内容,质疑问难,查找资料等。一课如此,课课如此,学生怎能不厌烦?缺乏新鲜感,直接导致地就是学生的一种应付心理:不就是这老几样吗,一本《字词句段篇》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很难想象,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难度的课文,都以不变的形式去做预习,学生怎能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期待?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预热环节,应该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可是,在平时教学中,为预习而预习、脱离教学的预习作业却是最常见的。学生辛辛苦苦查找的资料课堂上没有呈现的机会,学生绞尽脑汁提出的疑惑课堂上没有解决的时间,甚至学生在预习时抄错的词语都没能反馈,没被纠正。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之后,学生又会怎样看待预习呢?预习作业的质与量都需要教师进行有效调控,这是营造良好的预习氛围的基础。

2.认真检查预习作业

自觉、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持之以恒地做好就更非易事。因此,检查预习作业应该是有效预习的一个关键点。平时,教师应注意多找学生谈谈心、看看预习本,及时了解情况,改进工作。

还可以让预习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孩子,在适当的时候,面对全班学生介绍自己的预习经验,分享预习收获。这样会带动更多的学生重视预习,认真预习,经过不懈地坚持,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学会预习,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这种班级的预习氛围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带动后进生也积极地参与到预习中来,学生们就都会更多地享受到预习的乐趣。

3.关注差异,因材而异

预习作业负担不宜重。像前面提到的,从读文到抄词,再到组词、解词、查资料等等,全部完成下来,那些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孩子岂不要一两个小时?日复一日面对这样的预习作业量,他们还会喜欢预习吗?更可怕的是,孩子们在没学习课文前,就已经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上课的时候,老师所新授的内容却又全部在孩子的意料之中,孩子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时间解决,语文课的意义又在哪里?因此,对于那些学困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预习作业的完成与评价方面我们的确需要关注差异,切忌“一刀切”。否则,我们将辛辛苦苦地毁了孩子。

总之,有效预习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效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一种想学、想问、想说、想读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很容易就被学生们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谈“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策略》叶根娟,小学语文试教通讯,2006年3月

4.《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陈青老师等,试教通讯,2013年3月

5.《走进新课程》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6.《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