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切开皮肤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剖宫产术中切开皮肤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刘宁宁

(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目的:评价改变剖宫产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方法:在2008年6月,我院开始在剖宫产术切开皮肤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而不是在断脐后使用。我们回顾了在这两个时间段内的所有剖宫产分娩病例。组1在断脐后使用抗生素(2008年3月-2012年11月);组2在切皮前使用抗生素(2008年6月-2012年11月)。比较两组间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组1有570例剖宫产病例,组2有520例。在切皮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产妇比在断脐后使用者有更低的伤口感染率(3.5%vs2.3%)。结论:因为剖宫产是现在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剖宫产术后的外科部位伤口感染是在妇产科最常遇到的医院相关性感染。无论非选择性还是选择性剖宫产,在手术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其伤口感染率。本研究的目的是估计:在减少剖宫产术后外科部位伤口感染时,切皮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比断脐后使用更有效。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73-01

1材料及方法

1.1在2008年11月,全院开始改变剖宫产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部分病人抗生素除断脐后使用。部分病人手术切皮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003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TheAmericanCollegeofObstetriciansandGynecologists,ACOG)建议,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宜选用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如第1代头孢类抗生索。因此本研究选用单剂量头孢唑啉为剖宫产术中的预防性抗生素。

1.2我们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性进行了回顾,评价我院对改变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机的效果。建立相对两组:组1由断脐后预防使用抗生素的产妇组成(2008年3月-2012年11月)。组2,由2008年6月-2012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在切皮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产妇。组成选择标准: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术前体温、血常规都正常。足月妊娠择期剖宫产,无临产后剖宫产、无胎膜早破、无多次阴道检查(≥3次)、无羊水重度污染、无白带检查异常。2组产妇年龄、孕周、孕产次、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3剖宫产切口感染标准(1)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①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③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局部有压痛;④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⑤临床医师诊断的切口感染;(2)临床诊断基础上,伴随病原学诊断依据,即分泌物培养阳性;(3)排除标准:切口脂肪液化;调查资料不全者。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均使用STATSOFT公司的statistica9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剖宫产切口属Ⅱ类切口,虽然在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上有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理想方法,本研究说明术中切皮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断脐后相比,可降低的切口感染率。剖宫产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该在切开皮肤前,符合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研究人群包括1090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孕产次、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对所有延期愈合切口均进行了切口分泌物及组织培养,分泌物及组织培养阳性的诊断为切口感染,组1(在断脐后使用抗生素)切口感染20例,组2(在切皮前使用抗生素)切口感染12例。对两组的产后母体感染率进行比较,切皮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断脐后应用相比切口感染率也明显降低(3.6%vs2.3%)P<0.05。组1、组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剖宫产是现在产科最常见的手术,剖宫产术后的外科部位伤口感染是在产科最常遇到的医院相关性感染。一旦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严重者可以导致宫腔感染、腹膜炎、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2]。孕产妇为一特殊人群,由于妊娠期间机体的一系列改变,使得孕产妇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正常孕妇阴道中的菌群是以厌氧菌占绝对优势的混合菌群,它们中绝大数为正常菌群,大部分引起切口感染的微生物是平时无毒力或低毒力的正常菌群,感染几乎都与菌群失衡密切相关。现已知,健康妇女阴道菌群复杂与个体的卫生条件有关,包括常驻菌如乳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白色链球菌等及主要过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和液化链球菌[3].这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手术时改变了生殖道的生态环境,菌群比例失调,容易出现机会感染。调查证实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是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其致敏抗生素主要是第二代头孢菌素[4],这为我们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目前剖宫产已经成为解决产科难产及妊娠合并症的重要方式而剖宫产手术切口属于Ⅱ类手术切口.有造成感染的因素存在,包括产妇的羊水污染等,因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已经成为治疗的常规。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使抗菌剂不仅覆盖了常见的微生物并且在整个手术期间达到足够的组织及血清药物浓度。细菌造成术后伤口感染首先在伤口内定植,然后在伤口内进行繁殖,危险期在于手术切口切开至缝合关闭的这段时间,有效预防用药的关键时期是致病菌侵入4小时内,因此采取术前预防用药,在手术野或切口受到细菌污染前或污染后的短时间可起到最大作用,若污染在先,用药在后,二者相距时间愈长,细菌大量生长,抗生素不能将其完全杀灭[5]。因此应在细菌污染前建立组织药物浓度。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对感染率会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中切皮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断脐后使用抗生素相比可明显降低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率,可作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常规。

参考文献:

[1]陈萍,陈伟,刘丁医院感染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132

[2]张蔚.妇产科手术围手术期生殖道感染抗生素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6):331—332

[3]朱道银念珠菌微观生态学[J]_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171

[4]戴晖.剖宫产围术期抗感染用药分析.药物与临床,2000,15:125-126

[5]张群,席淑华,谢少飞,等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干预对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4):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