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价值

于路妹

于路妹(广西临桂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临桂541100)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153-0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窒息新生儿72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本院足月正常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24h采取静脉血2ml送检,测定AST、LDH、α-HBDH、CK、CK-MB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肌酶随着窒息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各项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监测的重要指标,是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心肌酶谱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各种原因造成胎儿缺氧而出现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是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高致残率及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1]。为了诊断窒息心肌损害,笔者对本院7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测定,观察其活性的变化对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窒息新生儿72例,作为观察组,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男性43例,女性29例,胎龄<38周13例,38~42周50例,>42周9例;重量<2500g9例,2500~4000g56例,>4000g7例;自然分娩52例,剖宫产或其他分娩20例;依据出生时Apgar评分,其中轻度窒息34例,重度窒息38例。再选取同期本院足月正常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重量、分娩方式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h采取静脉血2ml送检。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仪器均为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血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采用酶法测定。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t检验,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心肌酶谱测定结果由表1可见,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均有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新生儿心肌酶谱测定结果(u/L,x-±s)

组别例数ASTLDHα-HBDHCKCK-MB

观察组7282.4±12.6365.7±48.8196.9±38.2431.3±204.745.2±12.1

对照组5530.5±8.3122.5±19.8129.8±23.493.5±26.614.0±3.5

2.2观察组轻度、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心肌酶谱测定结果由表2可见,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各项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的新生儿,经统计学处理,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肌酶随着窒息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表2观察组轻度、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心肌酶谱测定结果(u/L,x-±s)

组别例数ASTLDHα-HBDHCKCK-MB

轻度3468.3±18.5296.2±43.0142.3±34.4389.6±120.538.6±11.7

重度38126.7±33.4352.7±68.2264.7±38.9841.5±177.284.1±15.8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新生儿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主要的病死原因之一,死亡率约为2.5%~13.0%[2]。新生儿窒息后缺血缺氧会造成心、脑、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最常见为心肌损害[3]。主要是由于心肌缺氧造成无氧酵解期间酸性产物聚集,使ATP生成受到抑制,使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同时与钙离子竞争结合肌钙蛋白,使兴奋-收缩耦联的分子机制受到破坏,而造成心肌损害。心肌细胞主要代谢方式为有氧代谢,说明心肌细胞对缺氧有较高的敏感性。新生儿窒息时,体内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酶升高使心肌细胞的生物膜直接受损,破坏心肌细胞结构,增大心肌细胞膜通透性,使心肌酶释放增加,升高血清心肌酶的活性,心肌受损约6~12h心肌酶会逐渐升高,约24~48h可达到高峰[4]。目前,心肌酶谱检测主要项目包括AST、LDH、α-HBDH、CK、CK-MB,AST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内,LDH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但特异性较差,α-HBDH的性质与LDH一致,底物为羟丁酸时,其表现为LDH同工酶LDH1、LDH2的活性,在早期诊断心肌损害有一定价值,CK-MB是新机特异性同工酶,正常血清内浓度极低,当心肌细胞损害时其释放入血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在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价值。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心肌酶谱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的新生儿,说明窒息缺氧程度越重,心肌损害程度也越大。心肌酶可反映心肌损害程度,心肌酶谱测定是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主要手段,利于早期给予保护新机治疗,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

综上所述,密切观察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常规检测心肌酶谱,同时进行心电监护,依据心肌酶升高的程度,判断新生儿窒息的程度,便于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及时给予治疗,最大程度降低心肌损伤,降低新生儿窒息的致残率、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所以,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监测的重要指标,是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易于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谈仲平.25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分析[J].安徽医学,2010,(09):73-74.

[2]魏学琴,张善云.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动态观察[J].四川医学,2010,(06):79-80.

[3]徐庆玲,邹玲,傅大干.60例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检测及分析[J].重庆医学,2010,(24):125-127.

[4]丁志芳.115例新生儿窒息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1,(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