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向高中政治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怎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向高中政治生活

常丽霞

——◎常丽霞/河北省邱县第一中学——

〔摘要〕政治课是一门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政治教师,应努力拉近教材中的理论与现实的距离。而且,现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的,新的考核目标的确定,促进了政治课向社会生活的回归,在现实生活中实践、验证和发展,与时俱进。

〔关键词〕高中政治引向生活

政治课是一门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政治教师,应努力拉近教材中的理论与现实的距离。而且,现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的,新的考核目标的确定,促进了政治课向社会生活的回归,在现实生活中实践、验证和发展,与时俱进。下面就怎样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略谈一二:

一、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关注现实生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处于社会变革时代的中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求新、求异意识强,他们对于空洞的说教和脱离现实的照本宣科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而这也正是《新课标》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与时俱进,善于接受新事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积极关注现实生活,尤其是关注社会热门话题,与学生坦诚探讨,努力实现“教学相长”。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复习高一必修1《经济生活》有关外汇和汇率的知识的时候,适逢2006年7月底,我就准备从当时温家宝总理刚发表的有关“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汇率机制改革”切入,进行教学,但对于什么是“一篮子货币”还只是一知半解。我不能回避它,也不能不懂装懂,为了讲好这个知识点,我找了很多书籍,但找不到相关解释。后来,灵机一动,向别人借了台电脑用用,终于通过互联网找到了相关内容的详尽的解释。我高兴的不得了,后来终于全面的对学生讲述了外汇和汇率的知识。就在那一天,我在讲台上与我的学生共同分享了我的快乐。

我之所以如此快乐,不仅是因为这节课讲得好,而且是因为我获得了新的知识,我进行了辛勤的劳动。

二、导入生活,激发兴趣

《经济生活》教材第十一课在导入第一框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中设计了一个“通过中山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伟大胜利,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的探究活动。作为中山本地的学生,在感到骄傲的同时,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这一内容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什么样的事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学生日常生活事例。因为这些事例跟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以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事例导课,引出政治课的主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在学中受益。

二、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笔者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因为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以致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它既是对知识和技能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对此,政治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主动探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确定研究性课题,走向社会、走入实践,通过考察、调查、访谈、收集资料、写考察报告等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养成毅力、耐心、认真、仔细和精确的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当中,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一些有关学生自身生活及社会生活、社会热点的课题。如,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念;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中学生与网络等等。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要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话题,把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将问题引伸到课外,把教学空间拓展到自然界、社会生活领域中,在教学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