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义齿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隐形义齿临床应用研究

王跃才普曦娜唐琪肆

王跃才普曦娜唐琪肆(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口腔科云南玉溪653100)

【中图分类号】R7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3-0194-02

【摘要】隐形义齿是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的一项新兴学科,主要特点是:高弹性,抗折力强,无毒无味,对组织无刺激性,其色泽与牙龈组织相近似,并含有仿生效果的“毛细血管”,是现代镶牙技术寻求的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新技术隐形义齿应用研究

据美国Valplast公司的研究资料表明,隐形义齿材料的优点为高弹性,抗折力强,无毒无味,无需设计金属卡环,天然逼真,基托较薄,重量轻,含有仿生效果的“毛细血管”,用于口腔义齿修复得到国内外认可。我院口腔科近几年来经数百例实验观察,获得了成功,本文经观察327例939颗牙齿,效果十分满意,现予报道。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报道隐形义齿修复327例,其中男性155例,女172例,全口缺失1例,最小的17岁,最大的61岁,共划分为四个年龄组。

1.2材料及设备(1)材料:采用美国Valplast公司及SDR公司研制的高分子复合弹性材料。(2)设备:由美国与国内专家共同联合开发,在国内定点生产,其中螺旋式手动注压机一台,温度控制仪一台,热脱水考箱一台,以及辅助器械一套。

1.3制作方法(1)常规检查牙缺失情况:后牙作支托预备,取模,石膏翻制工作模和对合模。(2)排牙:选择好相应型号近似的牙冠,在排牙前先作牙冠制备。在牙冠的两侧邻接面最厚处用直车头裂钻各制备一个孔道,直径约1-1.5mm可相互贯通,盖接部再钻一孔使之与邻接孔相连以利冠托结合稳固。然后用常规排牙的方法将牙冠与蜡型固位,铺设0.3-0.5mm厚度相应大小的蜡型基托。(3)装盒:常规装入专用(传统盒也可)型盒内,待约10分钟左右石膏干燥定型后在蜡型基托的腭舌面粘接直径约0.4cm的蜡型注道条,根据基底范围大小选择注条1-2根粘连基托,叫内注道。然后在内注道顶端的结合部再粘接与专用型盒顶盖中央孔(0.8cm)相符的蜡型外注道。(4)装上型盒石膏:先在下盒石膏面涂上肥皂水,置好上型盒,将混合硬质石膏粉(传统石膏也可)与适量水充分调拌成稀流状倒入少许于盒内,立即抖动下型盒,以便排出空气泡,直至石膏加满型盒为止,将专用注压顶板中央孔对准外注道加压即可完成装盒。(5)去蜡型:1个小时后即可去蜡,与传统去蜡方法相同。(6)干燥型盒:为避免注压时不变形,将型盒放入150℃烤箱内20分钟,脱水干燥石膏型盒,取出自然冷却后待注压。(7)注压成型:先在上下型盒石膏面涂上分离剂,干燥后合盒恢复原状,盖好专用注压板,注压板中央孔必须对准注道孔,拧紧螺丝备用。接通电源,打开温度控制仪,待仪表显示到287℃时,将型盒置入注压机温炉的底部固定,放入专用材料在炉套内待注压。完成全套操作程序后,启动预热开关仪表显示到11分钟时自动报警,立即把材料注压入型盒,待2-3分钟后即可松开注压杆取出型盒,自然冷却半小时后开盒。(8)打磨:用普通砂轮或砂片切割,打磨光滑后用石英砂布轮抛光即可完成。(9)戴牙:仍按常规方法戴入,先找到共同就位道,在特殊情况下如倒凹过大,牙龈过突影响义齿就位时,在义齿上进行相应的打磨修整。

2结果

本文共观察统计327例,制作安装939颗牙,其中9例23颗牙戴入一月后出现牙冠与基托少量分离。7例13颗牙在注压过程中未能完成,出现材料熔解不全和基托残缺现象。经追踪观察,发现除16例36颗牙戴入后和注压中出现暂时不理想外,其余都获得了满意效果,分别成功率为96.69%和98.62%,平均成功率97.65%。

3讨论

3.1隐形义齿从技术和材料性能上看是科学、先进、实用稳定的,在世界镶牙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得到了国际国内的公认和推广。

3.2隐形义齿应用广泛,不受任何年龄限制,不分部位缺失多少均可修复,既保持了原有的生理外观,又恢复了本来的咀嚼功能。

3.3该设备投资少,收益大,有较高信誉,能随时为用户包修、包换,解除后顾之忧。适合基层开展,为广大口腔医学工作者所接受。

3.4我们在引进该技术的应用中,成功与效果都是肯定的,但还存在一些技术障碍的问题,诸如前面所述,成品牙冠与该项基托材料性能不一致,制作和使用中出现极少的冠托分离及熔解不全,这与注压机操作不当,温度控制不准确有关。就此类问题我们已作过认真分析研究,除上核爆原因外,牙冠的制备也很重要。笔者经过反复实验后,寻找了较有效的弥补方法:冠托分离在腭舌面与组织面之间打一隧道呈铆钉状与冠盖接触面相连,采用传统的粘接方法,用快速自凝胶与牙冠接触面相粘连,可达到满意效果,在注压过程中应严格操作技术规程,准确掌握温控调节,因为温度过高材料也会提前破裂,温度过低则出现熔解不全,今后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寻求更佳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国强等.弹性义齿(隐形义齿).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6,12(2):125.

[2]北京医学院主编.实用口腔矫形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