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理想一点时间——浅谈英语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给理想一点时间——浅谈英语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刘春芝

刘春芝新沂市钟吾中学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小组合作下的讨论式学习。无疑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本学年,学校进行高效课堂的革新,提出小组合作下的目标教学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改变旧有的课堂教学方式,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所以本学年来,趁着学校课堂改革的东风,本人对打造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初步的探索,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应对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方式上,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但在教学中往往学生的“互助、互动、讨论”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列举如下:

1.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自说自话”而非真正学习上的“互动”“讨论”

由于我校目前依然是大班教学,班级人数很多,分的小组也多,教师有时无法监控到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也无法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讨论中来。所以导致有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或对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就趁机谈一些与学习话题无关的东西,造成每个小组看似都在积极讨论、气氛活跃的假象。让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形同虚设。

2.小组成员有的甘愿当“看客”而不能做到全员参与

小组活动的特点应该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按照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角色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搜索和处理信息,然后利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伴一起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小组中一、两个同学成为主角,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其他同学却很少插话,只是被动地听,充当“看客”的角色,以至小组活动冷热不均。长此以往,那些小组里的“看客”越来越懈怠,甚至对小组活动感到厌烦,直至掉下队来。

3.小组间合作学习的效果或完成任务的结果不同

由于小组间学生的优差程度有所不同,对目标学习的任务理解不同,对待合作的态度不同,采取的方法、策略也不尽不同,再加上有无教师的参与等原因,各小组讨论的结果会大不相同。有的小组任务完成较好,每个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能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或能较好地解决问题。而有些小组的学习目标没有取得什么成果,有的甚至半途而废。

4.小组中有的成员因怕出丑而羞于表达

学生平时都习惯于“认真听讲”,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淡薄,被动接受多于主动探求;对合作学习讨论有畏惧的心理,怕出错误被别人耻笑和丢面子,只希望听别人说。另外,有些学生虽然想表达,但由于基础不好或词汇,句型不熟悉,只用简单的句子又很难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因此只好保持沉默。

二、应对的策略及操作的办法

从以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的因素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地解决如上问题,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具体操作如下:

1.分组

我将学生按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混合分成六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具有同样的竟争力。

2.分工

每个小组内设有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各一名,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资料员负责搜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合作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3.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也就是说,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每个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局处人,也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其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要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当然,整节课不必都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来展开教学,将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度。

4.评价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

5.竞争

“竞争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成绩的手段之一,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因此,将竞争机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更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

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单词接龙比赛、口语朗读比赛、问题抢答比赛、对话表演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评选出最佳小组,排出小组名次。由于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面更广,竞争更激烈,获胜人数也更多,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这种竞赛很能在小组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有利于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另外,还可以利用分阶段考核法,具体操作是制定一张考核表,从作业、听写、背诵、课堂检测、考试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就每一次考核内容制定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例如作业方面,如果小组全体成员作业都得到A,则由专门负责考核表的学生在考核成绩一栏里打上一颗五角星。再如考试方面,如果小组成员考试成绩与上次相比均有进步,或小组均分在80分以上,即可得到一颗五角星。一个月评比一次,星多者为优胜组,并给予一定奖励。

梅花香自苦寒来。实施这样的整合一个多学期以来,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已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来,并且都带有极大的热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将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然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些许的不足之处,将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