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脊髓损伤截瘫9年的综合康复治疗-1例报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完全性脊髓损伤截瘫9年的综合康复治疗-1例报道

黄亚琴宗慧燕王晓红*

黄亚琴宗慧燕王晓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成都610041)

作者简介:黄亚琴,女,本科,康复治疗师。*通讯作者:王晓红。

【摘要】脊髓损伤患者最佳康复期在半年内,而病程长达11年并截瘫9年的患者康复治疗较少见。本文对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截瘫9年的患者采用物理治疗(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站立行走架训练、起立床训练)、膀胱护理等综合康复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脊髓损伤;截瘫9年;综合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122-02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四川蓬安县人。因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9+年入院。患者1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腹痛伴低烧,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并给于抗结核治疗,症状进行性加重且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9+年前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完全丧失。3年前(2007-5-31)来我院神经外科就诊,诊断为“腰椎结核”,于2007年6月6日行“T10-T12椎结核摘除术”,术后回当地,没有经过系统康复训练。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09年2月23日入我科治疗。

入院诊断:①胸椎结核术后;②脊髓损伤(T11-ASIA-A);③神经源性膀胱。

1.2康复评定:2000版ASIA分级[1]:A,损伤平面:T11[1-2];肌力:双下肢肌力0级;Ashworth评定:双侧髂腰肌1+级,股二头肌2级,内收肌3级,小腿三头肌2级;关节活动度(PROM):正常;平衡:长坐位2级,端坐位1级;Bathel指数[2]:50分;双手驱动轮椅5~7m。

2康复方案

2.1康复问题:依据康复评定结果,提出目前存在的康复问题:①上肢肌力不足;②平衡功能障碍;③ADL能力受限;④小便功能障碍;⑤心理问题。

2.2康复目标:根据患者目前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康复需求制定康复治疗目标(出院目标):①轮椅独立;②安全容量膀胱;③KAFO肘拐家庭步行;④站立行走架治疗步行。

2.3康复治疗方案

2.3.1肌力训练:①背肌训练:俯卧位手置于背部抬头训练,第1周,30次/组,3-6s,2组/d;第2周开始逐渐增加治疗强度、持续时间和治疗的难度;②腹肌训练:仰卧位抬头,第1周,20次/组,3-6s,4组/d;第2-3周,坐位下“向心性收缩”,20次/组,4组/d;第2周开始,坐位下“离心性收缩”训练;③上肢肌力训练:采用香港产蓝色弹力带训练。第1周,2根,5~10次/组,维持3s,4组/d;第2周开始,逐渐增加阻力、持续时间,适当调整组数。肌力训练至第3周时,患者因肛周脓肿手术,术后停治疗4周,于第7周开始继续该治疗。

2.3.2坐位平衡训练:第1周,坐位下左右拾物,10min/次,2次/d。第2周开始,坐位下抛接球,10min/次,2次/d。治疗至第3周时,患者因肛周脓肿手术,术后停治疗4周。于第7周开始继续该治疗。

2.3.3站立行走架训练:采用波兰产DYNAMICPARAPODIUMPD-180(动态站立行走架PD-180型),第2周开始,第1天,在站立行走架上进行左右重心转移训练,10min/次,2次/d;第2天,在1人辅助下进行步行训练,10min/次,2次/d;第3周,患者因肛周脓肿手术,术后停治疗1周,第4周继续该治疗,在1人辅助下完成20M步行,2次/d;第5周,可独立完成10M步行,出院时可间断独立步行30~40M步行。

2.3.4起立床训练:采用常州产B-ZLC-01型电动起立床,第1周至出院,45min/次,2次/d。

2.3.5下肢肌肉牵张训练:第1周至出院,20min/次,2次/d。

2.4膀胱护理

2.4.1药物治疗:2009年3月8日起服用654-2,5mgtid。

2.4.2①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制度:每2小时饮水200ml(每日上午7:00-晚上23:00);②定时排尿训练:每3~4h排尿一次;③膀胱控制训练[3-5]。

2.4.3尿动力学检查:服用654-2一月后于2009年4月8日检查结果:残余尿量:5ml,容量480ml时,压力40cmH2O,容量500ml时压力42cmH2O,无漏尿。2009年4月29日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残余尿量:200ml,容量100ml时压力40cmH2O,容量500ml时压力76cmH2O,无漏尿。(患者于4月9日自行停用654-2)。

3结果

3.1躯体运动能力:平衡:长坐位3级,端坐位3级;双手驱动轮椅15-20m。

3.2日常生活能力(Bathel指数):70分。

3.3肌力:双下肢肌力0级。

3.4肌张力(Ashworth评定):双侧髂腰肌1级,股二头肌2级,内收肌2级,小腿三头肌2级。

3.5关节活动度(PROM):正常。

4讨论

患者入院后,我们进了康复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结合患者目前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康复需求制定康复目标,制定了出院目标:①轮椅出院,生活自理;②安全容量膀胱,③长腿支具肘拐家庭步行;④站立行走架治疗步行。

患者入院时,有2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坐位下需要直腿让人抬起才能穿脱鞋袜,ADL能力明显受限;二是小便每日多次自解,每次100-120ml。考虑到患者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里生活环境,首选:①完成轮椅独立;②达到安全容量膀胱为主要目标。为此,作者根据出院目标制订了针对性、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依据治疗进展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方案包括:

物理治疗:方案重点考虑患者病程长达11年、截瘫9+年的特殊情况,主要进行:①坐位平衡训练:针对背肌、腹肌群进行训练;②针对上肢肌群进行训练;③站立床训练;④床——椅转移训练;⑤ADL能力训练;⑥辅助下站立行走架步行训练。

膀胱护理:①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制度;②膀胱控制训练;③定时排尿训练(因患者拒绝间歇清洁导尿,故未能执行,改为定时排尿训练)。

通过5周的康复治疗,长坐位、端坐位达3级,可进行床椅间的转移,轮椅驱动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双手驱动轮椅15-20m),轮椅上完全独立,包括座位下独立穿脱鞋袜等,Bathel指数增加了20分,ADL能力获得了较大的提高。

入院时无法通过站立行走架行走,经过针对性的上肢肌群和躯干肌群的训练及8周的站立行走架指导性训练,可完成独立间断行走30~40M。

患者入院时小便每日多次自解,每次100-120ml,偶尔会出现尿失禁,通过药物治疗,嘱其定时定量饮水并予监测,服药后第四天一次自解200Ml,1周后,尿量均在200-250ml,20天后,自解尿量均在300-350ml。服用654-2一月后于2009年4月8日尿动力学结果:达安全容量膀胱,无漏尿。患者在4月9日自行停服654-2,4月29日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结果提示目前膀胱状况不容乐观。给予患者康复宣教,告诉患者目前膀胱状况的严重后果,嘱其遵医嘱继续服药,患者表示理解配合。

脊髓损伤患者最佳康复期在半年内,而本例患者病程长达11年并截瘫9+年,通过5周的康复治疗和8周的站立行走架训练,我们获得了预期的效果。本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提示,采用规范的、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能使脊髓损伤患者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也是患者康复疗效评价的客观依据;按康复目标制定出目标进度表,制订针对性、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严格执行康复方案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证[6-8]。

参考文献

[1]关骅,陈学明.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2000年修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3):164

[2]戴桂英,何怀,刘跃.外伤性脊髓损伤综合康复治疗27例疗效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4):649-650

[3]申红梅,张庆民,刘艳玲,等.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在截瘫患者膀胱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2):937-938

[4]关骅.临床康复学[M].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07-110,110-113

[5]江宏.脊髓损伤的泌尿系统康复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8):511-512

[6]杨敏,燕铁斌,陈月桂,等.综合康复治疗儿童急性外伤性脊髓损伤1例报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3):270-271

[7]魏鲁刚,敖丽娟,李蕊等.主动脉夹层术后并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康复治疗:1例报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52-454

[8]宗慧燕,王晓红,励建安.地震伤后T11完全性脊髓损伤并左肩离断康复治疗1例报导[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5):4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