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的护理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PICC置管的护理特点

郑娟

(谷城县人民医院湖北襄阳441700)

【摘要】[目的]为长期大量输液病人提供良好的静脉通路。[方法]经病人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到上腔静脉,输入高渗、刺激性药物。[结果]27例病人全部置管成功,无药液外渗发生。[结论]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外周血管,减少痛苦。

【关键词】PICC;神经内科;护理

PICC系指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由于药物通过留置管直接进入上腔静脉,血液能很快地稀释药物的浓度,保护了外周静脉,并且杜绝了药物的外渗。自2011年以来有选择地对27例病人置入PICC,平均置管时间达到2个月以上,保证了病人临床用药的安全,也避免了医疗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神经内科病人置入PICC,男20例,女7例;其中昏迷病人3例,27例病人均无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体温无高热者;凝血机制无异常。遵照医嘱,病人或家属填写了PICC知情同意书及PICC置管术同意书。置管护士对病人进行评估,并记录在护理病历上。

1.2材料

PICC导管(美国巴德公司生产)PICC穿刺包碘酒,75%乙醇,20mL注射器3个,250mL生理盐水,肝素盐水,贴膜,无菌胶贴,止血带,无菌手套2副,卷尺。

2置管应用

2.1清洁定位

用肥皂液清洁皮肤,病人平卧,穿刺肢上臂与躯干成90°。首选右侧上臂(距离上腔静脉近),优选血管为贵要静脉(粗、直、静脉瓣较少),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评估病人的血管走向,弹性,避开静脉瓣及发炎血管。从欲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二肋间隙,为避免导管头端进入右心房,从量好的长度中减去1cm~2cm。测量穿刺侧肘横纹上10cm臂围并记录。

2.2穿刺过程

2.2.1消毒皮肤

洗手,打PICC穿刺包;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各10cm,用止血钳加持乙醇棉球消毒3遍,依次为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再用碘酒棉球同法消毒3遍,待干。

2.2.2静脉穿刺置管

更换无菌手套,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助手协助穿刺点上10cm扎止血带;铺孔巾,暴露穿刺点,穿刺,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针1mm~2mm,以确保穿刺针头外套管也进入血管。助手协助松止血带,术者左手中指按压穿刺点上方,右手将钢针针芯撤出,再将PICC导管从穿刺套管内缓慢送入,至腋静脉时约插入20cm,助手协助病人将头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贴靠肩部,以防止导管移位。到达预定长度后,固定导管,撤出插管鞘;分离导管和导丝,保持导管位置,将导丝慢慢撤出体内。用无菌剪刀修剪导管,保留体外5cm导管安装连接器。连接抽好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回抽见血,进行脉冲式冲管,稀释肝素液正压封管,安装肝素帽。

2.2.3安装连接器固定导管

在穿刺点1cm处放置固定翼,用无菌胶贴固定。穿刺点放置纱布,以贴膜覆盖连接至连接器的1/2。用X线检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中下1/3交界处(X线显示第56胸椎体之间),操作成功后填写PICC置管记录。

3护理

3.1换药

穿刺24h内换药1次,以后每2d换药1次,每周更换肝素帽。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穿刺点内出现渗血渗液污染时及时更换,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无菌。换药时自下而上揭去贴膜,避免带出导管,观察穿刺点情况,开无菌换药包,建无菌区,戴无菌手套,消毒(同PICC穿刺)避免用乙醇接触穿刺点。重新固定,最后记录换药时间及更换人。

3.2封管

输完液后用20cm肝素生理盐水采用正压封管和脉冲式冲管,已达到冲洗导管和防止回血的作用。

3.3PICC常见并发症护理

3.3.1静脉炎的护理

分为静脉壁损伤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和输入刺激性药物与体质有关的化学性静脉炎。处理方法:抬高患肢,并进行硫酸镁湿热敷。严重时拔管输注抗生素。

3.3.2导管堵塞的护理

导管堵塞是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可达21.3%,并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1]。导管堵塞分为血凝堵塞和非血凝堵塞。对于血栓形成性堵塞,可先用生理盐水轻柔回抽,试将凝血块从管腔抽出,或用生理盐水10cm,尿激酶10×104U进行溶栓,反复抽吸,使药液充分均匀充满管腔,2h后用注射器回抽,见有回血即可[2]。

【参考文献】

[1]邓春晖,王凤.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9.

[2]魏志华.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2005,25(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