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教授运用小陷胸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症验案解析

/ 1

仝小林教授运用小陷胸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症验案解析

周强1张家成2夏乐2仝小林1△

周强1张家成2夏乐2仝小林1△(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0CB530600)。

作者简介:周强(1984-),男,湖南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通讯作者: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173-02

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它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容易被忽视,但发病率却在急剧上升的一种疾病。而肥胖症中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肥胖,它约占肥胖人群的95%,这类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混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仝小林教授多年来从事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总结出了其核心病机,并提炼出其基本治则,临床运用中医基本理论,选用经方治疗,疗效颇佳,吾跟师学习,现以其一则病案为例,分析其运用小陷胸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经验,以飨同道。

1病案

于某,男,1978年生,2009年4月8日就诊。

主诉:肥胖12年余

现病史:患者2000年工作后,因暴饮暴食体重逐渐增加,2003年体重120公斤,同年婚检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为予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加强运动。但体重一直在120公斤左右。刻下症见:无明显不适症状,纳眠可,小便正常,夜尿1次/夜,大便偏干,颈部肌肉僵硬。

查:身高:185cm,体重:118kg。体质指数(BMI):34.48kg/m2。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近日(2009年4月)检测空腹血糖: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4%。

西医诊断:肥胖症,2型糖尿病。

中医诊断:肥胖症,脾瘅。

中医证型:痰热内蕴、膏浊凝滞证

治法:清热涤痰,消膏转浊

处方:小陷胸汤加味

黄连30克,清夏30克,瓜蒌仁30克,车前子30克,葶苈子30克,莱菔子30克,酒军9克,生姜3片。

复诊:2009年7月15,患者服上方3月余,无不适主诉,配合饮食控制,加强运动,测量体重:106公斤,体重减轻12公斤;BMI:30.97kg/m2。HbA1c%:7.2%。仍以上方为基础方加佛手15克。

复诊:2009年10月21日,患者体重为98公斤,较前减少8公斤。HbA1c%:6.9%。电话随访,患者后以上方为基本方,继续服用6个月后停药,体重稳定在90公斤,BMI:26.30kg/m2。

2解析

2.1仝小林教授提出,单纯性肥胖症多因高粱厚味,肥美所发,导致中焦湿热困脾,以中满内热为核心,膏浊凝滞为表现,与中医之“脾瘅”类似。治疗当开郁清热,消膏除满。治疗以小陷胸汤为主方,辛开苦降调畅气机,清热化痰消除膏浊。该患者以肥胖为始动因素,变生2型糖尿病。故治疗当以治疗肥胖症为主,兼顾其血糖。以小陷胸汤合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相当于二甲双胍之效,减轻体重,控制血糖。患者无不适主诉,但有肥胖一症,故辨治肥胖,既是辨病,也是辨症。

2.2《伤寒论》138条言“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该方由“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栝蒌实大者一枚”组成。

小陷胸汤为清热涤痰之首选方,又味辛之半夏配味苦之黄连,为仲圣辛开苦降常用药对,辛开苦降以调畅气机。半夏辛温为化痰之要药,“消心腹胸隔痰热结满”(《别录》)。半夏、黄连配伍,为辛开苦降的常用药对,痰热互结者,痰源非半夏之辛开不开;热结非黄连之苦不降。又刘元素言黄连为治“郁热在中、烦躁恶心、心下痞满”,又能清胃火以化食源。瓜蒌仁微苦性寒,善涤痰结,利大肠,又能疏肝泄热、润肠通便,为涤痰消浊之佳品,与酒军相伍,使腑气通则气机调畅。

2.3该患者以小陷胸汤加味,清热涤痰以消膏浊,辛苦行气以除中州之满。加酒军增强泻热通腑,促进膏浊的排泄。莱菔子下气除满,与酒军、瓜蒌仁同用,增强通腑泻浊之功,使膏浊走大便。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使灼热走小便,加强小肠泌别清浊之功能,而促进浊的排出。葶苈子泻水力量强,又宣肺以提壶揭盖,与车前子合用,增强泻水浊之功。生姜温而佐诸寒药以护胃。全方以清热涤痰消膏为主,又配合排膏之法,使膏浊从大便、小便而出。佛手疏肝理气,行气开郁,现代研究其有促泻下的作用,还能降脂减肥。

3小结

仝小林教授从事代谢综合征的研究多年,发现肥胖之证有虚实之不同,但实者多,虚者少。而因多饮、多食所致之肥胖则以实证为主,与中医之“脾瘅”类似,以中满内热为主要病机,表现为痰热腑实的基本证候,故治疗当以行气开郁,清热涤痰为基本治则,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小陷胸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等经方,通过加减化裁,均可经方新用。临床上又应当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以扩大经方的现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