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

李瑞霞

李瑞霞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爱学;提供给他们更多自己创造的空间使他们能学。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就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教师应如何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效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有效教学:

一、创设宽松的问题情境,营造主动发展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

对学生来说,他们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思维才能活跃。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创设情境、提供诱因,使学生那些潜在的力求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从而使其学好数学。

教师的催化、启动、加速功能突出表现在教师如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对知识发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钻教材、把握重难点,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过渡语和导语,自制一些直观的教具,借助信息技术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充分运用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都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才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使技能与经验同步发展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内部活动,活动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不同。我们教师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获取知识。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同时,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1.放开两手、鼓励质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他们的思维实际,更能引起他们的探究。

2.全体参与,让每位学生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到三个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相结合;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操作、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相结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能获取知识,又能培养能力,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比如,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新授过程中,教师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橘子的练习:有10个橘子,平均分给小组中的4位同学,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有的小组是3位同学,每人可以分到几个?还剩几个?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梳理自己的意见,并在小组中表达出来。最后看一看,谁说得最准确、哪组说得最完整。这样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且能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重视生活应用,体验实践活动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如,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表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课后作业,让三四个学生组成一组,利用课后,到某路口收集某一时刻的交通工具的客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第二天,一张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的统计表呈现在教师的眼前。更为可贵的是,有一组学生还别出心裁,去收集行人、自行车、摩托车遵守交通法规与违规的信息。通过学生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晰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都得到锻炼。

所以,在我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从而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四、团结协作,互补互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在小组内要强调合作、在组外要强调竞争,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还能使在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比如,在讲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教师板书后,请学生观察并找出问题:

5+67=

5

+67

——————

117

在学生们意见不统—的情况下,发挥小组合作的机制来突破重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结果:5是一位数,表示5个—,67是两位数,表示6个十,7个一。在这个竖式中有以下几个错误:数位没有对齐;计算结果错误;得数末向横式报告。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注意到:有的小组合作总给人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够进行及时的指导。如,讨论时间过少、讨论不够充分、讨论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际的效果;不善于倾听他人或别组的发言和不同意见。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好学生发言较多,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言较少,尤其是在辩论时,更是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去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从而为教与学服务。

总之,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未来社会成员,学生必须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地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这样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力求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想学;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爱学;提供给他们更多自己创造的空间从而使他们能学;这样,学生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其自主探索增添力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宝积教育管理中心

邮政编码:7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