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嬗变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嬗变与探索

陈文平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山东曲阜273100

摘要: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基本同步,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关键词: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类文明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探索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程中,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发展、思想不断升华的政治过程。1972年6月,中国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历史上首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宣言——《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这是指导世界各国政府和全人类奋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纲领性文件,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亦以此次会议为发端正式起步。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出的实践与探索

1.三大政策八项管理制度——生态建设理论探索期。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会议提出的“32字方针”成为我国首个关于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在当时极左思潮控制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从思想上进行宣传反映,并首次将环境保护问题正式摆上我国政府工作议程。1983年12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正式将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初步构建起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1989年4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首次提出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规范。综上,这二十年,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政府顶层设计,并逐渐行政化、制度化、法规化的重要阶段。

2.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理论转型期。199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将环境保护计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这是对指导80年代环保工作的“三同步”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国家发展指导目标和战略方针的重要调整。1996年7月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提出保护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举,全面推进环保工作的开展,并进一步修订完善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政策。这标志着在世纪之交,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3.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建设理论完善期。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识和思路也在不断创新。2002年1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正式列入“十五”期间工作规划,环境保护工作成为事关国家经济结构工作的重要方面。2003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针;2006年4月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顺势提出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写入行动纲领,并提出“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党的理论成果的巨大创新。2011年12月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把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并提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2035年目标。

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理论的深化与创新。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写入党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只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18年5月18日,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此次大会的重大意义在于正式开启了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阶段,标志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式确立,这是基于新时代社会背景和主要矛盾,提出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指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形成,意味着人类进入到生态文明的新阶段。“生态治国,文明理政”成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主旋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落”,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兴衰史。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一切活动都和自然环境分不开,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状况密切相关。

纵观地球和人类发展进化史,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地球上开始有生命迹象大概始于36亿年前,而人类的进化史不过仅仅几百万年,却经历了约占一半时间的漫长原始社会阶段,人类文明也随之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明阶段,原始人类的生存依靠狩猎实现,对自然环境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与应对;直到1万年前农业耕作出现,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阶段,中国的农业文明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发展程度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这个所谓的世界领先水平,仍基本属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是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进程的一种生存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进入效率更高的工业文明阶段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工业文明在短短的200多年的时间里席卷全球,创造了大量财富,在工业文明的引领下,人类社会在取得了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等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刻的全球性、区域性、局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并逐渐开始影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伴随西方战后黄金期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地球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急速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区域的破坏逐渐由区域性扩展为全球性问题。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一直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状态息息相关。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可悲的”。回顾几万年的世界文明史,不难发现,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得益于工业文明,但如果不转变思路的话,最终也将败在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恶果之中,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改变一味为经济指标不惜生态代价的发展观,思想观念和发展模式亟需转型,由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运而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和政府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的实践经验,在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生态建设思想和论述的基础上,顺应新时代生态环境发展的要求,创造性地利用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丰富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总结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创造性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同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也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将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