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五闭环”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五闭环”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陈传芳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14

摘要:综合众多学者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界定,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在于其创新性、教育性、普遍性、融入性、渐进性和闭合性。强调高校认清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教育,在于培养人才,在于实践,能够以学生为本,结合企业所需,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学情、实践整个教学环节实施双创教育,再细化至双创师资培养、课堂改革、学科竞赛、教科研、成果转化、校内外实践,从而整合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五闭环”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涵义;校企合作;“五闭环”培养模式

引言

自我国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开始全面迸发。高等学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将创新意识、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推进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对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内在不足的研究是适时和必要的。基于此,我们调研了黑龙江几所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很多高校管理层和教师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也不够积极,只是临时开设一些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计划之类的课程和有关的讲座和报告等,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使大学生具备自主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目标,导致很多大学生都火烧眉毛了才仓促准备就业的有关东西,使得就业成功率不甚理想。还有很多高校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当做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一种方法,侧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希望他们通过掌握理论知识来避免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但是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创造性,综合能力并不强,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校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意义。

2“五闭环”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2.1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是是由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学生多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完整生态良性循环系统。其中,企业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是高校选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方式、方向的依据,是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最直观的感受和奋斗目标,企业运营模式和成长之路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借鉴资源,因此校企合作的企业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同时校友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最终目标是以人才投身企业或是创办企业的形式来服务社会,企业需要人才得以运作离不开高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因此搭建实践平台里校企合作的基础。

2.2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执行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是必要途径,培养双创教师是关键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科研课题、学科竞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从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学生。一是,夯实教师专业知识,要求教师要精通专业核心知识,熟悉贴近工程项目选修知识,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如专业核心课建筑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混凝土结构设计;专业选修课地基加固与处、高层建筑施工、建筑结构试验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PKPM设计、平法标注、工程结构变形监测;专业前沿知识BIM概论、地下空间开发、现代轻钢结构等。二是,提升教师团队建设,促使团队多样化。如岩土工程团队、BIM管理团队、结构试验团队、测量团队、建筑环境团队和装饰设计团队。团队以专业、教研室、科研课题、课程、学科竞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依据组建,借教研活动、科研项目、学科参赛、专业活动促进师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锻炼。三是,鼓励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从大纲、教材、备课、讲课、作业、实践、考核环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2.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发挥双方优势,共同培养人才。在该模式下,高校和企业找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交集,即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应主动与企业共同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目标、方式及内容,从而提高合作培养的效率。高校应将教育资源与企业共享,搭建校企合作沟通平台,结合双方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对此,企业也深知创新人才培养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企业有责任把市场与创新型人才需求融入到自身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从而达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高校和企业要共同建立应用型平台,提供各自所具有的基础条件,如高校提供专业的理论研究团队和实验教学条件,企业提供硬件设施和技术,从而为学生提供完整掌握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系统平台,使学生切实将创新创业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创新创业实操课程和实验项目,以此落实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和应用。对于具备较强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动手能力的学生,校企双方可为其提供开放的科研平台和实践环境,让他们自主进行创新设计和创业模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与高校签订用人合同或提供实习岗位,为自身人才需求做好准备。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合同后,还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和需求规划,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共同为人才培养作出最大努力。高校要主动会同企业相关部门,及时为学生提供当前行业最新发展状态和社会需求信息,引导学生切合实际地选择发展方向和就业途径。同时,高校要结合校企合作实际,对今后的合作意向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和完善,以求更佳的合作实效。

2.4创新创业实践、师资队伍、教科研、学科竞赛

创新创业教育灌输在于借助课堂教学、科研课题和学科竞赛的开展,培养双创意识、双创精神,后两者重在实践,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在研究和比赛中出双创成果。例如:造价专业团队带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组成BIM团队进行毕业设计,完成建模、算量、招投标编制和管理等各环节训练,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在第三届广联达BIM毕业设计知识学分积分赛和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软件技能认证大赛中分获优秀奖和三等奖,同时给掌握BIM技术的学生带来了好的就业机会和高薪职位,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就业创业能力。建筑装饰工程模型团队在进行建筑装饰模型实训课程中,带领学生制作艺术楼模型,并在2017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工程创新设计项目中获得三等奖。在全面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初步阶段,最好的做法莫过于师生有意识去创新创业,一部分师生先去摸索创新创业之路,找到创新创业教育突破口,继而完善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5教科研、学科竞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众创中心研究所、创新创业实践、

校企成果转化

一是提高校内实训实验室利用率。学校校内实训实验室现有土工实验室、建材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环类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建装绘图实训室和建筑模型实训室,除承担基本教学实验之外,还承担学科竞赛、科研课题研究、实习等任务,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依托学校众创中心,成立模型设计与制作研究所、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研究所,作为学科竞赛和科研课题研究的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

结束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的研究中,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学生培养模式,修订了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形成了一套适合学校自身特点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与思路,创新创业教育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多的企业家。

参考文献

[1]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2).

[2]张良东.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今日南国,2009,(1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