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庞海燕

庞海燕(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康复科537400)

【中图分类号】R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448-02

【摘要】目的讨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推拿组(对照组)和针灸推拿组(治疗组),对照组采取点按风池、百会等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周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X2=24.74,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采取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作用迅速、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是临床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针灸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部损伤以及颈椎肥厚增生等引起以颈肩痛、头晕头痛等症状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候群,临床分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5种,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较为常见。本研究采取针灸推拿治疗4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现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来我科就诊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推拿组(对照组)和针灸推拿组(治疗组),所有患者通过X线片、或CT、MRI确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和分型标准[1]。对照组43例,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在21~66岁之间,平均(36.3±6.9)岁;病程在6天~16年不等,平均(11.1±4.7)月;企事业单位工作者16例,教师类职业者9例,务农8例,司机6例,计算机工作者3例,自由职业者1例;单侧头疼者32人,双侧头痛者11例;X线显示椎体前后缘增生或生理前凸改变者24例,椎体钩椎关节侧方有骨赘10例,,颈椎小关节紊乱6例,无异常3例。治疗组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37.1±7.2)岁;病程在5天~17年不等,平均(11.3±4.9)月;企事业单位工作者17例,教师类职业者10例,务农8例,司机5例,计算机工作者2例,自由职业者1例;单侧头疼者31人,双侧头痛者12例;X线显示椎体前后缘增生或生理前凸改变者25例,椎体钩椎关节侧方有骨赘10例,,颈椎小关节紊乱5例,无异常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头疼部位和X线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嘱对照组患者正坐位,术者立其后,拇指自上而下反复沿枕骨下缘缓揉项韧带和颈部肌群至第7颈椎5~7遍,手掌自肩井穴沿斜方肌和冈上肌轻揉至肩峰处3~5遍;多指依次拔揉颈部周围肌肉,拿提肩甲肌和斜方肌,反复2~3遍;双手适当用力向内挤压横突尖部,然后用掌跟自第6颈椎横突向上做至1、2颈椎横突缓缓向上推理3~5遍;点按风池、风府、手三里和内关等腧穴。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适当调整推拿手法,1次/d,1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穴位针灸治疗。嘱患者正坐位,保持颈部舒适及松弛。常规消毒并针刺风池、风府、百会、内关、足三里、天柱、百劳、C5~C6和C6~C7夹脊穴,针刺手法:用0.35mm×60mm毫针,向鼻尖方向或下颌方向直刺风池0.5寸;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风府0.5寸;平刺百会0.5~0.8寸;稍偏向胫骨方向直刺足三里2寸;直刺天柱、内关、百劳穴0.5寸;夹脊穴直刺1.2~1.5寸,针感向手部放射。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每15min行针1次,留针40min,1次/日,针刺1周为1疗程。同时用长约8cm的艾条,依次灸大椎穴、百会穴和内关穴,每个穴位持续艾灸不超过10min,适当调整艾条和穴位的距离。两组患者均治疗三个疗程后对比疗效。

1.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标准[1]:患者颈椎病症状完全消失,头项部活动自如,能够正常工作或生活者为痊愈;颈椎病症状明显减轻,但仍然有轻度不适者为显效;颈椎病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不同程度的头疼和眩晕等症状者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有改善,甚至加重者为无效。总有效为痊愈、显效和有效之和。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三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注: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x2=24.74,▲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因情志不舒、肝肾亏虚、病后体虚、饮食不节或外伤等筋骨失养不能上荣清窍所致,基本病机为颈部劳损,肝肾亏虚和筋脉失养,治疗应以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和填精生髓为主[2]。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和阳维脉交会穴,风府是督脉穴,又是足太阳、督脉、阳维脉之交会穴,二穴合用具有补益肝肾经气、清头明目,调理筋脉,通利空窍、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疼、眩晕、项强等头项病证,是临床治疗眩晕的要穴。百会入络于脑,与脑密切联系,具有百脉之会、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贯达全身的特点,故能调节大脑功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和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以清头目而止眩晕。内关和足三里能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具有改善颈椎病临床症状的作用。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天,寓意穴内物质天部气血作用于人的头颈部;柱,寓意穴内气血饱满坚实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具有使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百劳为经外奇穴,主治诸虚百损。针刺C5~C6和C6~C7夹脊穴可滋补肝肾,培元固本。现代研究表明[3]:针刺天柱穴和风府穴可调节颈部肌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和脑血氧供应,从而改善颈椎病症状的作用。艾灸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调节阴阳和回阳救逆的作用,是临床治疗颈椎病的常用辅助手段。推拿可滑利关节,调整小关节紊乱,具有活血散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促进颈部紧张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局部血液循环,松解局部软组织的粘连和痉挛,使筋络顺接,气血流畅,整复脱位,纠正椎间关节紊乱,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改善症状和体征,达到舒筋通络、理筋整复的目的。与针灸治疗相辅相成,共同达到治愈颈椎病的目的。

本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采取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作用迅速、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是临床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2]唐强,周海纯,王燕,等.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16—517.

[3]吴志毅,张玉红,杨哲,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的综合疗法[J].中国康复,2006,2l(2):l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