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探讨

周恩济

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610075

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44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时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时间等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为9.09%(2/22),对照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为31.82%(7/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延迟发生时间,做好预后处理工作,提升护理服务效果。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

机械通气时当前临床中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一个重要治疗方式,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是患者自身没有出现肺部感染症状,但是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两天后或者是停止机械通气治疗两天内发生的肺炎感染病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临床中需要引起重视,加强护理管理,做好防护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4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每组各22例。男24例,女20例。护理组,年龄21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50.22±4.71)岁。对照组,年龄201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50.23±4.72)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第一,环境管理。重症监护室患者接受侵入性治疗工作比较多,需要采取紫外线循环风定期实施空气消毒处理,做好定期细菌检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的隔离管理,避免感染情况发生。同时需要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状况良好,保证室内达到标准的湿度和温度,保证患者获得一个良好的居住体验。

第二,呼吸道护理。在呼吸道护理工作开展时,护理人员先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气道湿化处理,可以采用加温加热的处理方式来达到对患者气道的湿化处理,有效稀释痰液的粘稠度,进一步提升湿化处理效果,避免呼吸道感染。

同时在呼吸道护理操作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采用三步排痰法进行吸痰和排痰处理,在吸痰之前雾化处理,达到对患者痰液的有效湿化和溶解处理,进一步辅助指导患者进行翻身、拍背等操作,最后可以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进行吸痰操作,保证患者的口鼻呼吸正常,在吸痰操作前三分钟,需要患者进行吸氧三分钟,吸痰操作结束后,需要患者进行吸氧三分钟,保证患者的呼吸节奏正常。

第三,体位护理。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将患者床头抬高一定的高度,使得患者可以维持在半卧位姿势,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食物反流,避免引起食物误吸操作,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进行有效管理,消除胃肠道不适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第,口腔护理。在口腔护理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擦拭或者是冲洗,每天4次到6次,保证患者口腔干燥和无污染,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当让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疾病的发生,做好护理管理,提升护理疗效。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时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时间指标结果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时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时间指标结果分别是(95.09±2.00)分、(18.41±2.10)天、(14.00±1.50)天,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时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时间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为9.09%(2/22),对照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为31.82%(7/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患者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疾病,一旦在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后,难以进行脱机,就需要对治疗时间延长,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情况下,更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更大的威胁,影响了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进程,降低了治疗效果。针对此,临床中一定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加以正确识别,能够认识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疾病的发生和机械通气时间、误吸情况、人工气道方式、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各个方面有着很大的相关性,进一步通过这些护理操作开展过程中,做好防护管理,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疾病发生率,延长发生时间,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房素芹.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6):66-67.

[2]张颖.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整体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9):190-191.

[3]曾萍.加强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7-9.

[4]侯晓华.综合护理干预防治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24):208-209.

[5]王旒玲.集束化综合护理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2):11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