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课程中的应用石媛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课程中的应用石媛媛

石媛媛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城乡规划专业重要的必选课之一,相关的国际宪章、法律法规数量较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慎重地选择案例,并注意具体操作的要点,才能收获预期效果。

关键词:城乡规划,案例教学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城乡规划专业重要的必选课之一,这门课程进入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计划是近些年的事情。城乡规划专业的研究领域涉及城市土地利用、城市设计、城市管理和景观生态等方面,是集造型艺术、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其专业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城市规划师。随着这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天翻地覆,城市规划面对的形式不断发展变化,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复杂,对规划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地,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学生既要系统掌握规划的目的、任务,掌握规划必须满足的城市的各项功能,了解居民对城市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又要学习社会、经济、环境、历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树立起规划必须从国情、国策出发,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综合效益的根本意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国家最重要的精神和物质财富,鲜明地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特点,是彰显文化脉络的点睛之笔。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息息相关,互相影响。科学合理地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提高城市规划品质、打造城市规划亮点的重要途径。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遗存的伟大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这就要求规划师在城市规划中尊重历史,珍惜历史文化遗产,将古迹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这样才能积极有效地传承民族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专门设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课程很有必要。

这门课程主要讲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完整性和永续性的原则,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介绍欧洲、美国、日本等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概况、国际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和众多的国际宪章,由此梳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和保护理论。在此基础上介绍我国的文物保护制度的创立和完善,重点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制度,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和保护利用,并能初步掌握保护规划的编制要点、编制和审批程序。课程以《城市规划原理》中的相关章节为理论基础,继而进一步讲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整个课程中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法律法规数量较多,其抽象性导致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单纯依赖讲授会使教学过程相对单调,造成学生注意力下降,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调动更为多元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精心选择、讲解案例,组织学生学习、分析和讨论,教师和学生良性互动的教学方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乏优秀的设计案例,通过案例的介绍,学生进一步理解各种国际宪章、法律法规在保护工程中的应用,对于保护规划的编制程序、编制内容、编制成果等一目了然,从而起到形象、具体地传授相关知识的作用。另外,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校园内就要关注社会的动态发展,熟悉规划行业的动向,对典型的设计案例应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毕业后和行业更加快捷地对接。因此,案例教学的引入既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又能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内组织一定量的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1.1要针对城乡规划专业选择案例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数量众多,并不都适合在课堂上拿来用作学习、分析、讨论的对象。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应该选择侧重规划保护的案例。新中国建国以后,文物保护是我国文化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等得到了保护。从1982年开始,我国施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和审批制度。截至2016年5月4日,国务院已将129座城市(琼山市已并入海口市,两者算一座)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增设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目前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三个层次。前面两个层次的保护与城市规划的联系更加密切和直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案例选择时应该有所侧重。第三个层次的保护更加强调具体的保护措施,如木构建筑的维护和修缮、防虫防腐措施等,可以作为知识构成的一部分适当地给学生加以讲解,但不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1.2选定案例应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

一方面,教师通过讲解选定的案例,可以用具体的保护案例诠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指导方针,将抽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优秀的保护案例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树立良好的参照,提高学生的欣赏层次、增长见识。所以,选定案例应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能代表行业内较高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好能选择具有较高声誉的规划设计院的设计作品和社会反响良好的设计作品。反之,设计水平较低的案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眼光和专业修养,但可以作为反例警示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1.3要注意案例的完整性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很复杂的课题,牵扯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宗教、民俗、科技等诸多范畴。选择案例必须高度重视设计案例的完整性,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很可能会丧失评价的全局观。项目设计的出发点何在?设计背景是怎样的?当地的民俗民风和历史文化遗产有无联系?相关的各种问题都应该在案例中加以介绍,学生才能全面、充分地理解规划意图。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都要遵循整体保护的原则,科学规划、严格保护,既要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又要保护与其相依存的自然景观和周边环境,还要进一步保持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孤立地保护某建筑单体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做法。另外,在课堂上不能单纯依靠几张规划图纸和文字说明介绍保护案例,要有详尽而完善的资料。如果是某区域的保护规划,则应该有完整的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并且要做到规范、严谨,这样才能给学生较好的示范。

1.4选定案例应具有较高的图形分辨率

目前课堂教学较多依靠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大屏幕投影给学生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案例涉及较多的形象资料,如城市风貌、自然环境、建筑形态以及保护规划的相关图纸等。这些生动的资料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给学生直观的体验,最大限度地将理论知识立体化。选定案例中的文字和图片必须具备较高的图形分辨率,才能保证清晰的投影效果,进而保证准确生动地将案例信息传达给学生。

2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要点

2.1案例教学的引入要和理论教学的进度相配合

案例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支撑,要和理论教学的进度相配合,在教学中要注意案例引入的时机。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案例和理论相辅相成,递进式推进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例如讲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对物质形态相关的主要文化遗产的分类时,可以针对每个遗产类型列举世界范围内的经典案例,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几种类型的名称和定义。讲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划定时,可以用苏州市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规划图进行明确具体的讲解,落实到清晰的道路或建筑边界,帮助学生理解保护范围划定的要求和层次。如果待全部的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再引入案例,会造成二者脱节,案例的针对性体现得也不够清楚,从而减弱了案例的作用。当然也可以用某个案例作为切入点,然后导入相关规划理论,也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学习的兴趣。

2.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提供契合保护理论、设计水平高、能吸引学生的典型案例,围绕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

究案例,印证保护理论,思考和解答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不用自己的身份和观点束缚学生,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另辟蹊径。特别要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一些保护案例提出自己的切身感受,而不是被媒体或行业内部达成共识的一般说法所左右。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良性的互动,避免把课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

2.3借助不同类型的案例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90后的大学生兴趣点比较多,思维跳跃性比较强,要尽可能地持续吸引学生的关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的实行过程中可以调动不同类型的案例,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给学生新意。既要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典案例,又要有位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的独具特色的案例。教师必须高屋建瓴地控制整个教学进度,用专业、宏观的眼光运用案例教学法。

3案例教学法的预期效果

通过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预期学生能够融汇贯通各项国际宪章和规划法规,将知识点串联成线,学会将其集中运用到保护工程中去。通过案例的示范,学生能够掌握保护规划的编制方法和程序,熟悉保护规划的成果内容和要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树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这对未来的工作实践具有深刻地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能够极大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城市规划师作为塑造城市风貌的重要一环,担负着保护历史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作为培养规划师的基础内容之一,学生必须具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和信念。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我们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

2.王景慧、阮仪三、王林编著,《历史文化名城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3.周岚著,《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郭黛姮、贺艳主编,《库车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中西书局,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