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病儿的护理

/ 2

先天性心脏病病儿的护理

蔡玉芹

蔡玉芹(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医院165201)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生率为活产儿的7%~8%左右。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仅约20%的病儿可查知病因,其中半数为母亲在妊娠早期患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药物,接受大量放射线、患某些代谢性疾病等;其余半数为遗传因素,如家族遗传、染色体变异等。总之,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是涉及胎儿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3类:①左向右分流(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法洛四联症由以下4种畸形联合组成:肺动脉狭窄,高位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并开口于左、右两心室之上,右心室肥厚。其中肺动脉狭窄对病儿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的影响最重要;③无分流型(无发绀型):常见的有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右位心等。

先天性心脏病病儿有轻者可症状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心脏杂音;活动耐力低下;活动后气促、多汗、呼吸困难、发绀;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生长发育迟缓、杵状指(趾)等。查体可见心前区隆起,可触及震颤,听诊有典型的器质性心脏杂音。诊断是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特殊检查。特殊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及磁共振成像等。本病内科治疗的目的在于维持病儿正常生活、控制感染、对闰治疗、防止并发症。由于心脏外科的进展,觉的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均能手术治疗。近年来,对肺动脉瓣、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半闭病儿,采用心导管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加强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和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和接触大剂量放射线等,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

[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①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活动,重症应卧床休息,减少氧耗量,每日测脉率或心率2~4次。应多拥抱病儿,以减少哭闹,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以减少不良,使病儿保持舒适感。②病儿要动静适度。除重症病儿应卧床休息外,应在医护人员或家长监护下进行适当的活动,运动量不易过大,勿参加体育竞赛。如适宜的游戏能使病儿生活趋于正常,减少烦躁不安;注意休息和活动可交替配合以减少过多的能量消耗,又能增强对生活的耐受力;在活动和游戏期间护士应注意对病儿耐受程度进行评估,方法是活动前测量生命体征,包括脉搏(速率、节律)、血压、呼吸(速度、节律、费力程度);然后病儿进行活动;活动后病儿休息3分钟再测生命体征,若病儿出现苍白、精神恍惚、发绀、眩晕、胸闷、心悸等症状时,要及时记录其程度,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枕头,并通知医师。③法洛四联症病儿在游戏或走路时,常出现蹲踞现象,是机体耐受力低的表现,是病儿为缓解缺民采取的一种被动体位和自体保护性动作。当病儿蹲踞时,不要强行拉起,应病儿自然蹲踞和起立,可劝其休息。④由于病儿心排出量减少,胃肠道粘膜淤血,组织缺氧,消化功能降低,致使食欲低下。小婴儿因活动无耐力、气促影响吸吮动作,使吮乳速度减慢并易呕吐,造成喂养困难。因此,喂乳前最好先吸氧,斜抱位间歇喂乳,每次喂乳时间适当延长,耐心喂哺,必要时可将乳瓶乳头上的孔加大,以减少吸吮阻力,或用滴管滴入。应供给婴儿和年长儿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要少食多餐,勿进食过饱。

2.病情观察先天性心脏病病种繁多,临床表现不同,病情变化较复杂,容易继发其他疾病,故需严密观察病情。①先天性心脏病病儿易疲乏,重症活动受限。婴儿易烦好哭,多汗,喂养困难。故应观察病儿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包括下肢血压)、尿量,是否多汗,有无水肿,体重变化,有无杵状指、趾、周围血管征等。②青紫和心前区杂音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两大临床特征。观察青此的有无、出现时间、程度、是持续的还是暂时的,对临床诊断和病情程度的判断都有重要的意义。对潜在性青紫,应观察引起青紫的因素、出同的时机。对各型青紫均应观察其严重的程度、变化及伴随症状,如呼吸、脉搏、血压、情绪以及神志的改变等。动脉导管未闭的病儿,在出现肺动脉高压时,可先引起下半身的青紫,称为“差异性发绀”。这种发绀内眼很难看出,血氧饱和度检查可以鉴别。③对青紫型先心病病儿应严密观察其突发性的缺氧发作。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青紫加重,肢体发软,若持续时间稍长,可出现神志不清、抽搐、甚至死亡。④密切观察脉搏、呼吸,注意皮肤颜色,口周、指趾端有无青紫,肢体有无水肿及其程度、有无指端发凉。注意有无右心衰竭和左心衰竭的表现。若发病病儿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应考虑心源性休克,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共同抢救。⑤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儿易合并肺部感染。若发生肺炎,喘憋、发绀明显,病情迁延难愈,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应密观察;先天病病儿若体温不稳定,精神腋食欲差,有迁延难愈的全身性感染的征兆,则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要注意观察搜寻皮肤有无出血点,注意指趾及腹部是否有紫红色小结节(小动脉血栓引想的欧氏小结),注意有无胸痛,咳嗽、咯血,腹痛、便血、尿血,以及有无心脏杂音改变及脾肿大等,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若发现病儿有定位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如一侧面瘫、肢瘫、抽搐、活动障碍等,应及时通知医师。对发热、多汗、吐泻的病儿更应警惕脑血栓或脑脓肿的发生。

3.对症护理对出现心力衰竭的病儿应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前负荷。尽量避免病儿烦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苯巴比妥、吗啡或复方冬眠灵等镇静剂。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对有大量泡沫样痰者可在氧气湿化瓶中加入50%~70%的酒精,每间隔10~30分钟给病儿吸入通过酒精的氧气10分钟。此种氧气可改善肺泡表面的气体交换。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年长儿应每日限制在0.5~1.0g以下,对有水肿和呼吸困难者尤为重要。同时应严格限制液体入量,每日液体总量控制在75mg/kg或1000~1200ml/m2,以10%葡萄糖为主,根据生理需要量及血液中电解质浓度确定电解质用量。对心衰失代偿性酸中毒者应及时给予1.4%小苏打纠正,以久病卧床的病儿应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一旦发生褥疮,应给予理疗、紫草油或红霉素软膏等涂患处,定时翻身,以防新的褥疮的形成。①法洛四联症病儿出现缺氧发作时,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将病儿置于膝胸卧位或将病儿四肢屈曲于胸前,及时吸痰,注意保暖,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通知医师。通常每次0.05~0.1mg/kg皮下注射或心得安每次0.1mg/kg静脉注射;5%小苏打3~5ml/kg静脉推注纠正酸中毒。为预防缺氧发作可给予心得安长期口服,每日1~4mg/kg。②青紫型先心病病儿因并发脑血栓或脑脓肿而出现惊厥时,应立即头取侧位防止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给予氧气吸入;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在上下门牙之间,防止唇舌咬伤;准备安定等急救药品;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通知医师共同处理。③先天性心脏病病儿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立即测心率、心律、血压,有条件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准备急救药品如心律平、利多卡因、异丙肾上腺素等,准备好电除颤器并做好除颤前的准备;有酸中毒者及时给予5%小苏打纠正;如病儿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并迅速通知医师进行抢救。

4.治疗护理除新生儿早期及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可试用消炎痛促其关闭外,目前对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本身并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对伴有心力衰竭的病儿应给予洋地黄类药物,一般以小剂量地高辛长期维持,必要时加用利尿剂和扩张血管药物。对进行心导管检查及介入性心血管病治疗的病儿,手术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并于术前3日给予青霉素肌注,青霉素过敏者给予红霉素等;检查前1日做好碘及皮肤敏感试验并备好76%泛影葡胺,若碘皮试过敏,可备好优维显;检查前6小时禁食,备皮,排空膀胱;术前30分钟给予镇静药如复发冬民眠灵、阿托品、度冷丁等;根据医嘱准备好急救设备及急救药品并根据血型备好血;建立静脉通道以备静脉用药。术后将病儿进行隔离,继续应用抗生素3~5日;每30~60分钟测1次心率、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直至病儿病情稳定;密切注意切口处有无出血、肿胀,防止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毕良学,金丹群.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及气道管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张林虹,范太兵,邱武英.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