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2

作文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任晓华

任晓华辽宁省凌源市粮市小学

一提到“作文”,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乃至家长,皆“谈虎色变”。尤其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在简单的说话、写话训练之后,初次接触作文,难度就更大了。教师引导是否得法,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为此,笔者把作文教学视为教学的重点加以研究。

一、统观全局,合理整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8个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围绕单元整组教材设计了一篇习作,重点是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一学期要写8篇习作,对于初学作文的孩子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对于教师的指导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弄不好,就会出现教师“教”不细,学生“学”不好的恶性循环。为此,我对教材中的习作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处理。

例如《语文园地五》中的习作是写一写自己搜集的资料、图片、文字以及听到的、看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学生们有的介绍自己旅游时的照片、各地风光图片,还有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语文园地六》的习作是写一写自己去过的一个地方。两篇习作在内容上有相同之处,比如说学生在写“看到的”内容时,介绍了参观某地的见闻、景色。而这一内容恰恰是《园地六》习作的要求。为了不让学生就一个内容重复习作,我将这两次作文的有机结合。比较分析异同,进而在《园地五》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成《园地六》的作文。合理的整合,既减少了学生作文的粗制滥造,又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写作技巧。

二、激发兴趣,先扶后放。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趣味是先导。这就要求踏踏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为了让学生打消写作畏难的情绪,我首先细心地“扶”他们写一写,降低写作的坡度,架设“阶梯”,让学生一点一点“攀”上去。

记得第一节作文课“我的课余生活”是从听记训练开始的;我请学生们先讲述各自课余的生活,并从中选取出比较生动的内容,请学生分析好在哪里。通过大家的评议发现了这些同学之所以讲的好,是因为在讲述中动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因势利导,我对同学们说:“你们如果也能用上这些漂亮的词汇,老师相信你们课余生活也一定很精彩,同学们有了信心,再动笔写一写,改一改,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也就诞生了。

激发习作兴趣的方法很多,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组织学生游戏、观赏、游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产生习作的欲望。

三、汲取营养,重视积累。

小学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优秀的范文,阅读教学是获取写作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就三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的特点而言,仿写单元整组教材的写法是训练作文能力的一个最佳途径,如学习了《槐乡的孩子》就写《海边的我》,展现城市孩子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文中的词汇很精彩,为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每学习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勾画好词佳句,并运用好的词汇造句。因此,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需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语言积累似根基,生活积累如土壤。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酸甜苦辣,会成为孩子们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在一次观察日记中,袁琳同学对初冬的事物、景致进行描写,他写道:冬天来了,人们越来越爱睡懒觉了,身上的衣服也越来越厚了,楼道里到处是大葱、到处是大白菜,真是葱的海洋、白菜的世界。这独特的、朴实的语言,源于对生活的观察。

四、进行有效阅读,让学生学会储备知识,激发写作欲望。

1.初读,想文章讲了什么。

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在阅读前,要静下心来把读文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然后使学生明白,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读完文章以后,一定要问问自己: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文章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文章写了怎样一个人,或记叙了哪几件事物,描绘了哪些景?

2.再读,理文章的层次。

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层次清楚。要求学生再读文章时,可以看看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或描绘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内容的,开头和结尾均属哪一种方式。这样就能理清文章的层次。

3.品读,抓文章的重点部分。

教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不能仅仅满足于泛泛而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仔细品读。品读文章的重点部分时,对于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词典,对于生动形象、含义深刻的句子,要细心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地运用词语的,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和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弄清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此外,还要注意标点符号。有时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胜过千言万语,具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诵读,背文章的精彩部分。

一篇优秀的文章,要经常诵读,有时侯还要把精彩的部分背下来,记录在“精彩句段”日记本上,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在教学中,每学一个单元,都引导学生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出本单元每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为达到写作目的,选取了哪些材料;为表述清楚具体,安排了怎样的文章结构;为吸引读者,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十三课《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的目的是表现白鹅的性格特点——高傲,突出喜爱之情,选取的材料是白鹅的姿态高傲,接着写白鹅突出的叫声、步态、吃相,为了吸引读者,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鹅与鸭比,突出鹅的特点——高傲;与狗对比,也突出表明鹅的与众不同。通篇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如此归纳总结,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此,学生也将课文的结构储备下来。

五、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作文指导时,我总是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

契诃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