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戴珊珊

戴珊珊(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十五病区心内科浙江乐清325608)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应用普通肝素组,给予实验组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常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ACS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如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则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为了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本文中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中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5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32~53岁,平均年龄(34.24±3.04)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Q波心肌梗死23例,非Q波心肌梗死16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3~55岁,平均年龄(34.13±2.84)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Q波心肌梗死14例,非Q波心肌梗死1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及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应用普通肝素组,给予实验组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1次/12h,7~10天为一疗程,共注射1000例次。腹部皮下注射方法:选择脐周围U状区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形成隆起的皱褶,右手持注射器紧贴皮肤,垂直进针,抽吸无回血,缓慢注射完毕,以原进针角度快速拔针。

1.3观察指标: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情况,具体如下。显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大于80%,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大于0.1mV;有效:患者的心绞痛次数发作减少50%~80%,缺血性ST段恢复0.05~0.1mV;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小于50%,心电图和治疗之前相同。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28例,有效的有21例,无效的有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4例,有效的有22例,无效的有14例,总有效率为72%。P<0.05,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见下表1。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引起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合并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产生心肌缺血、缺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疼痛或不适。胸骨压榨感,疼痛放散到肩部,一侧或者双侧手臂,放散到上腹、腋部。有恶心、呕吐,出汗、气短等症状,有一部分患者有非典型症状,疼痛不在胸部后部及左侧,有麻木、刺痛灼痛感,女性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表现为非典型症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合并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产生心肌缺血、缺氧。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系列多种因素互为影响,进展较快的病理过程。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大量临床实践,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超声波,冠状动脉内窥镜等检查发现它们实质上均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流突然阻塞。阻塞时间短,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久则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为了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本文中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实验组患者在利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因此可以看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运,陈文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1):3-4.

[2]王玮,陈学军,廖永芳.用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225-226.

[3]李名亮.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30(1):40-43.

[4]李玲,罗晓丽,王红勇.三种肝素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7):611-613.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