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葛婉

葛婉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8月收治的126例慢性胃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6例患者经我院精心治疗后,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反酸等症状减轻。结论: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且易复发,应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胃炎;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126-02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理变化以黏膜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4年8月我院共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26例,年龄在16~77岁之间,春中男性96例,女性3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以进餐后为甚,同时可伴有反酸、嗳气、畏食、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可有消化道出血,一般量较少,仅表现为黑便。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多数患者无症状。查体主要表现为上腹轻度压痛。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在发作期可有明显畏食、消瘦、甚至出现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也可有恶性贫血。

1.2治疗

1.2.1一般治疗宜选择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忌烟酒、浓茶、生冷,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NSAID等。

1.2.2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是否应常规根除幽门螺杆菌尚存在争议。建议对下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①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黏膜有糜烂、中至重度萎缩及肠化生、异型增生);②有胃癌家族史;③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④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效差者。

1.2.3对症治疗有胆汁反流、恶心、上腹饱胀者,适当选择下列促胃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5~10mg/次,3/d)、多潘立酮(10mg/次,3/d)、莫沙比利(5~10mg/次,3/d),三者均在餐前半小时口服。需要注意甲氧氯普胺可产生锥体外系症状,但停药后可恢复。

胆汁反流明显可加用铝碳酸镁;上腹痛发作时可用解痉药如澳丙胺太林、阿托品、颠茄片及抑酸剂和抗酸剂;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恶心贫血者可加用维生素B12和叶酸;伴厌食、食欲缺乏者可口服多酶片和其他消化酶制剂等。

1.2.4减轻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变化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减轻该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窦炎的活动性炎症改变的有效方法,但是否可使胃黏膜萎缩、肠化等病理改变不再发展乃至逆转则尚无定论。症状能否伴随胃炎组织学改变的减轻而缓解也未定论。目前对Hp根除疗法在慢性胃炎时的应用尚有争论。一般认为对下列情况可试用Hp根除疗法:①症状顽固而对症治疗无效者;②来自胃癌高发区的患者。

2.结果

经我院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反酸等症状减轻,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3.讨论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的分类方法很多,我国目前根据病理学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的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又称非萎缩性)、萎缩性、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是这类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再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前者表现为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多灶分布,以胃窦为主,多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这类型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B型胃炎;后者表现为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这类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A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由不同病因所致,临床上较少见,如感染性胃炎、化学性胃炎等[1]。

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体征很少,X线检查一般只有助于排除其他胃部疾病,故确诊要靠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但内镜下胃黏膜外观正常而活检示有慢性胃炎,或内镜下呈浅表性胃炎表现而活检示萎缩性胃炎的病例并不少见,因此内镜诊断必须结合胃黏膜活检。慢性胃炎的确诊,应建立在胃黏膜活检的基础上[2]。慢性胃炎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可长期持续存在,但多数患者无症状,可不必药物治疗,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及药物,戒烟戒酒,要适当调控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或忧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少有自发清除,因此,慢性胃炎长期持续存在,但多数患者无症状。少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发展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后者常合并肠化生。极少数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经长期演变可发展为胃癌。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15%~20%会发生消化性溃疡,以胃窦炎症为主者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多灶萎缩者易发生胃溃疡,前者极少发生胃癌,而后者发展为胃癌的危险性增加。少数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有病理检查上的结肠型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属于癌前病变。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定期做胃镜复查:一般的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复查1次;伴有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3]。

慢性胃炎总体预后良好。浅表性胃炎经积极治疗多能痊愈,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经适当治疗可改善和逆转,而重度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需预防性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

[1]郭豫兰.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5.03.

[2]林三仁,于中麟,胡品津,等.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99-201.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