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股沟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18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经腹股沟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18例分析

刘红波丁浩

刘红波丁浩

(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股沟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操作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经腹股沟小切口为218例患儿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5-25分钟,术后住院1天,随访1-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经腹股沟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小,疗效确切,痛苦小,住院时间短,从而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儿童;小切口

【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03-02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斜疝为常见。小儿腹股沟疝发生多因腹膜鞘状突未闭而并非因肌肉薄弱。腹股沟疝患儿年龄在3个月以上者,自愈机会很少[1]。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增大,极易发生嵌顿、绞窄,一旦发生嵌顿,不仅累及肠管或卵巢、输卵管,尚可造成睾丸萎缩,影响成人后的生育,应及早手术。公认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典治疗方法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2],一般不做修补术。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为218例患儿经腹股沟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8例,男203例(93.1%),女15例(6.9%)。单侧198例,其中右侧140例(64.2%),左侧58例(26.6%),双侧20例(9.2%)。年龄6个月~7岁,平均2.5岁。

1.2手术方法:采用氯胺酮麻醉。患儿体位取仰卧位,取患侧腹股沟横切口,用右手食指沿耻骨前缘滑行,扪及条索状物,即皮下环处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此处体表做0.8~1.0cm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开筋膜,暴露腹股沟管外环口。一般不切开外环,提起精索,钝性分开提睾肌,在精索内前方找到疝囊,切开疝囊,明确通向腹腔后,剪开疝囊前壁,横断疝囊后壁,横断后壁时辨认清楚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后剥离疝囊至高位,可见腹膜外脂肪,于疝囊颈部用4号丝线作贯穿缝扎,距结扎线0.5cm处再次结扎一道,剪除多余疝囊。疝囊远端确切止血,牵拉睾丸位于阴囊底部,可吸收线皮下缝合一针,手术结束。

2.结果

本组21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疝手术时间10-20分钟,双侧疝20-40分钟,平均时间15-25分钟。麻醉清醒后进食,术后住院1天,随诊1-12个月,均无复发、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均未使用抗生素,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效果满意。

3.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常需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因主要是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加上腹压增高而形成,大多数患儿无明显的腹壁肌薄弱,仅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实现治疗目的[3]。

目前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多经两种途径,一种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另一种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操作一般需在腹壁打2-3个戳卡,每个戳卡均需要3-5mm,且术者需具备熟练技术,并有较完善的器械做保证,因此,在多数医院里,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仍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方案,其具有以下特点:(1)切口小,在皮肤横纹作小切口,仅0.8~1.0cm,术后不留明显的瘢痕,符合美学观点及微创原则;(2)手术费用低,易于接受;(3)经腹股沟手术,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损伤小;(4)手术时间短,减少术中麻醉风险;(5)对患儿的心理无不良影响。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1)切口的定位,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关键点是切口位置的确定[4]。用右手食指自耻骨联合向患侧沿耻骨前缘滑行,扪及条索状物,皮下环处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此处取体表切口。(2)外环的寻找,找外环关键在于识别皮下组织的各个层次,不同年龄组织形态差别很大。婴幼儿皮肤薄而有张力,皮下脂肪层厚,脂肪颗粒大如玉米,白色透明,而筋膜下的脂肪颗粒细小而黄,分离完整的皮下筋膜较困难。随着年龄增大,皮肤渐厚,皮下脂肪少,皮下筋膜可提起切开,筋膜下有脂肪。层次清楚,可以显露白色较韧深筋膜,切开深筋膜,沿其内面向外钝性分离可见白亮坚硬的腹股沟韧带,沿此韧带向耻骨结节方向分离则可见到外环外脚及外环口。(3)疝囊的寻找与剥离,先寻找能轻松提出切口外的精索,在其前内侧即为疝囊。正确找到疝囊与其周围组织之间的“间隙”进行分离。传统的方法是用纱布块钝性剥离,但对于那些疝囊壁菲薄者易撕裂疝囊。我们采用疝囊前壁剪开,后壁横断,横断后壁时一定要保护好疝囊后壁的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完全横断疝囊后,作顺或逆时针方向旋转3-4周,使游离的疝囊拧成一条索状,然后于疝囊颈部结扎一道,再贯穿缝扎一道。(4)疝囊的高位结扎,游离疝囊必须达到疝囊颈部,其特征性标志是游离疝囊时见腹膜外脂肪附着即为高位[5]。疝囊的高位结扎达到腹膜外脂肪,可以避免将大疝囊变为小疝囊,并减少复发几率。(5)术中应彻底止血,避免阴囊血肿;保护精索血管勿损伤,能有效避免术后睾丸萎缩。(6)避免医源性隐睾的发生,高位结扎疝囊时,疝囊必须与周围精索外筋膜分离开,如结扎疝囊时连带上其他组织,易牵拉精索形成医源性隐睾。其次,手术结束缝合切口时,要常规牵拉睾丸至阴囊底部,使睾丸复位,尽可能减少医源性隐睾的发生。

总之,我们认为经腹股沟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切口瘢痕小的优点,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刘贵林.手术学全集?小儿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51.

[2]陈建民,马建新.新编实用外科学[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10-526.

[3]王果,李振东.小儿腹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8-29.

[4]王嘉毅.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河南外科杂志,1999,5(2):151-152.

[5]陆学安.12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7):105-106.